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加入收藏 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案提案

关于将大别山革命老区、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两个经济社会试验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议案a href

发布时间:2011-03-03  

 

周洪宇2011年议案建议 


               关于将大别山革命老区、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 
               两个经济社会试验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议案


案由:
    
    大别山革命老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地处湖北一东一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或少数民族地区,是湖北省贫困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是国家和湖北省重点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大别山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东西绵延约380公里,南北宽约175公里,是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它横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行政区域共涉6市30余个县(市、区),面积约2085万亩,人口约为2000余万。该地区在湖北区域内以国家和湖北省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县为主,具体包括黄冈市的红安县、麻城市、英山县、罗田县、团风县、蕲春县,孝感市的大悟县、孝昌县8个县市。此外,河南省的信阳市区、罗山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等。安徽省的六安市、霍山县、金寨县,舒城县、岳西县、桐城县、潜山县等,也在大别山区之内。

    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湖北、湖南、贵州、重庆三省一市边境邻近地区。包括2州2市2区2县,总面积约为13.5万平方公里。其总人口约为2286.23万。该地区在湖北区域内主要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含8个县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湖南区域内主要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含8个县市),张家界市(含4个区县)、怀化市(含15个县市区);贵州区域内主要包括铜仁地区(含9个县市1个特区);重庆区域内主要包括黔江区(含5个区县)。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59.2%。  

    湖北省已分别将区域内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武陵山少数民族的整体发展纳入“十二五”规划之中。在“十二五”规划刚刚实施之际,就启动湖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简称“两区”)建设。

    我们认为,应将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思考,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一、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武陵山少数民族两个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快“两区”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无论是地处横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的大别山地区,还是地处西部的湖北、湖南、贵州、重庆四省(市)的武陵山区,都是属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三大战略中的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地区。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武陵山少数民族两个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重大战略的实现。

    2.,加快“两区”建设是加快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

    大别山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和巨大贡献。大别山革命老区是中国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的摇篮;是揭开解放战争大反攻序幕的地方;走出了共和国两任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一位元帅(林彪)以及三百多位开国将军。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是以土家、苗族、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别山革命老区、武陵山少数民族两个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贫困人群较密集、攻坚扶贫地区。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武陵山少数民族两个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将国家加快 “老少边山穷”地区发展的特殊政策落到实处。

    3,加快“两区”建设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建设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快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建设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在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试验,有利于探索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有利于探索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城镇文明的统一。

    总之,把“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是加快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和谐,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二、 大别山革命老区、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水平,产业发展不平衡

    大别山地区工业腿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多不强且辐射面窄、带动力弱,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对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尚未形成有力支撑。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不足,明显存在“三个80%”现象,即80%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80%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用于道路建设,80%的贫困人口难以得到真正扶持。武陵山少民族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35:44,与全国10:46:44的产业结构相比,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二产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优势不够。固定资产投资1473.6亿元,仅占全国投资总额的0.51%;人均投资6445.6元,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2009年,武陵山少民族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为9598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8.65%。

    2,贫困人口较多,扶贫任务繁重

    大别山地区、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贫困户分散居住在条件恶劣、资源匮乏的偏远地区,自我积累与自我发展能力差。虽然国务院将有些村纳入了扶贫的范畴,但面对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扶贫任务更加繁重。以大别山革命老区为例,2009年国家将扶贫标准提高到年人均纯收入1196元,目前在黄冈市和孝感市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初步统计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仍有贫困人口90.73万,占湖北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670.96万人的13.5%,据有关方面估算贫困发生率接近20%。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908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6.43%。农村恩格尔系数在60%左右,农民生活处于温饱边缘。贫困人口为558.21万人,整体贫困发生率高达24.42%,远远超过全国平均3.6%的水平。有的村人均年收入在贫困线下的达50%。

    3,基础设施条件严重不足,大别山地区、武陵山地区山地面积大,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

    大别山地区、武陵山地区多数县市不通高速公路和铁路,省际间道路不匹配,县乡公路等级低,武陵山地区行政公路通达率仅为74.5%。旅游景区、旅游线路的高等级旅游公路很少,交通通达通畅能力和旅游的可进入性都较差。许多贫困村只能靠举债完成通村公路的修建,而人畜饮水工程、支柱产业建设等只能靠有关方面帮扶才能解决。

    4,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大别山地区、武陵山地区学校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学龄儿童入学率不高,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医疗卫生设施落后,医疗服务网络不健全,参加医疗保险和合作医疗的比例不高。以武陵山地区为例,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平均为90%左右,低于全国94%的水平。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任务繁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不足。

    5,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环境保护压力大

    大别山地区、武陵山地区资源丰富但利用率较低。以武陵山地区为例,如:远山区农产品商品率不到15%,远远低于我国平原地区农产品商品率70%的水平;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硒、磷、锰等分布广,含量高,储量大,但是缺乏有序开发,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企业生产技术和工艺普遍比较落后,污染处理能力不足,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6,城镇化率偏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任务重

    大别山地区、武陵山地区城镇空间布局稀疏,没有起辐射作用的经济中心城市;城市人口较少,城镇建设落后,城乡一体化的任务重。区域内各行政中心离所在省市的大中城市较远,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的“断层”,很难受到外部经济的辐射和拉动。以武陵山地区为例,其城镇化率仅为32%,远远低于全国46.6%的水平。


建议:

    一、将两个试验区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出台特殊支持政策

    为加快大别山地区和武陵山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建议:

    1,将大别山地区和武陵山地区各县市区全部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

    2,把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武陵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纳入国家重点扶持发展范围,国家在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时,将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武陵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作为重点区域对待,优先解决制约其发展的交通、环保、安全饮水等“瓶颈”问题。

    3,在扶贫开发上加大倾斜力度,帮助大别山地区和武陵山地区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

    4,加大对武陵山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原基数上增加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额度,增设新的脱贫致富专项资金,提高中央税收地方留成比例,调整矿产、水电、油气等资源开发税收的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取消武陵山地区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将大别山地区和武陵山区纳入“国家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先行试点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二、明确试验区建设的功能定位

    国务院明确提出协调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以来,武陵山区所属四省市始终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大力促进这一地区的整体发展。但是,“协作区”建设只是四省市之间的协调、配合,主要靠自身努力,缺乏自上而下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指挥,没有统一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建设规划,具有很大的松散性、相对的封闭性和一定的局限性,各地措施不统一,步调不整齐,边建设边谋划,“走走停停”,建设缺乏计划性、长远性和战略性。因此,目前四省市实际上还是“各自为政”,工作力度达不到理想效果,发展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

    基于此,为有利于大别山地区、武陵山地区在国家战略的统一部署下,整体联动,步调一致,构建大区域、大扶贫、大发展的扶贫格局,推动大别山地区、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议将“大别山经济协作区”和“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分别改为“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在发展定位上明确将大别山地区、武陵山地区作为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试验区”,“国家生态补偿试点地区”。

    三、从国家层面加强对试验区建设工作的领导

    大别山区所属三省,武陵山区所属四省(市)。涉及面之广,牵扯面之大,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武陵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必须统一部署,长远规划,协调发展。

    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前者办公室可设在国家扶贫办,由国家扶贫办负责日常工作;后者办公室可设在国家民委,由国家民委负责日常工作。

    四、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扶持大别山地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社会事业

    建议将试验区建设纳入国家“十二五”总体规划,制定完善试验区建设专项规划,并将大别山地区和武陵山地区的项目纳入国家有关部委重点支持项目,纳入“国家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高速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等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强重点旅游景区、精品旅游线路的高等级旅游公路建设,提高通达通畅能力和旅游的可进入性;加快农村公路、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民居改造力度,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城镇建设,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

    2,统一布局大别山地区和武陵山区产业发展,大力扶持武陵山区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生物医药业、矿产加工业、水电业、文化旅游业等,形成独特的大别山地区和武陵山区产业集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业附加值,降低产业资源消耗,提高产业竞争力。

    3,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大少数民族文化抢救、保护与传承力度,弘扬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着力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落实少数民族学生相关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学校的师资培训力度。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4.实施人才战略,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力度和各类人才培训力度,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转移的就业能力。



建议人:周洪宇,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