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加入收藏 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洪宇视点

湖北日报:弘扬武昌首义精神 推动湖北跨越发展

发布时间:2011-10-11  


  100年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此次革命,武昌首揭义旗,各省响应,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武昌首义精神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当我们在弘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时,我们还应弘扬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们所创造的武昌首义精神,让它同样成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振兴中华的巨大精神动力。


  武昌首义精神充分体现了先进时代精神和优良文化传统


  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即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即社会存在的反映。对个人而言,精神是人们进行思维探索、判断分析、价值取舍等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在支撑。对社会而言,精神是群体性的社会意识,涵盖社会风气、价值导向、道德规范等,是人们在不断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对历史的传承弘扬和文化的沉淀积累的结果。


  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个人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支撑,方能百折不回、勇往直前。北宋王安石《读史》诗曰:“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历史上的良臣明将之所以能取得彪炳千古的功绩为后人所称颂,无不有着强大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精神毅力。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抱必死之精神以酬国难留下千古一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舍生取义之精神为国捐躯成就千秋佳话,岳飞“四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以马革裹尸的忠毅精神捍卫家园传为千古美谈。同样的,每一次社会变革的成功都以社会精神文明、社会风尚的涤荡为标杆。秦朝通过商鞅变法革除旧弊形成崇军重农赏罚分明的革新精神取得国家的统一,唐朝以兼容并蓄网络天下英才,形成重视人才求变求新的社会风尚成就开元盛世。


  何谓武昌首义精神?20世纪40年代,辛亥志士张难先曾将其概括为四点,即勇敢、廉洁、公正、恬淡。近年来,人们对武昌首义精神做了更多发掘。而诸多专家评述中最权威、最有影响的当属章开沅先生的“敢为天下先”说。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今天,我们来继承和弘扬武昌首义精神,应结合世情、国情实际,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武昌首义精神,既是现代民主、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又是优良文化传统的继承弘扬。从某种意义上说,武昌首义精神与儒家“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者不惑”、“毅者不易”的文化传统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武昌首义精神可概括为“杀身成仁,以天下为己任的报国精神”、“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兼收并蓄,机智变通的包容变通精神”和“目标明确,矢志不移的坚毅精神”。


  杀身成仁,以天下为己任的报国精神。“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孔子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绝不做违背最高道德准则的事,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这一事业。以至于“杀身成仁”成为后世知识分子报国捐躯的行为准则。武昌起义的新军战士们以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共和为人生追求的理想信念,在起义计划暴露,起义指挥机关遭到破坏,起义领导人被捕、被杀或避匿的危险关头,以“杀身成仁”实现报国大志作为理想信念支撑,发动了起义,首义成功。这正是武昌首义精神中“仁”的体现,是对儒家文化中“仁”的传统的继承和弘扬。


  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孔子认为,“勇”是施行“仁”的必要条件之一。《论语·宪问》有云“仁者必有勇”,又谓“勇者不惧”。孔子认为,在追求和实现理想信念的活动中,必须要有勇敢坚强的意志,而一个人只要有了勇敢坚强的意志,就能够做到胸怀宽广,无所畏惧。武昌起义的新军战士在没有现成的革命经验可循,又无革命领袖指挥的不利情况下,没有坐等观望,而是勇敢地主动出击,抓住稍纵即逝的起义战机,成功发动起义。首义之成功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勇”的传统,在革命形势瞬息万变,对革命不利因素益见增多的情形下,新军战士没有退缩和妥协,而是勇为人先、勇于担当,勇敢顽强地发起雷霆万钧一击,创造性地打开了革命的新局面。


  兼收并蓄,机智变通的包容变通精神。在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被视为“三达德”、“四德”及“五常”之一。儒家对“智”的要求,除了理性、聪敏、清醒、通明等要义外,还有“智谋”的要求,也就是谋智。武昌首义精神也体现出“智”的特性,以保路运动为契机,激发民众不满情绪和斗争意识是为智;正确分析革命形势,以新军为主要革命力量是为智,面对瞬息万变的起义环境改变原起义计划是为智。武昌起义的成功,是革命志士与满清政府斗智斗勇的结果,也是革命党人以开放的胸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革命力量的结果。


  目标明确,矢志不移的坚毅精神。“毅”在儒家文化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论语有云“刚、毅、木、讷近仁”,意即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孔子认为,“毅”的品质是追求“仁”而最终得到“仁”的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古来今往的仁人志士能够置生死度外,成就一番事业,无不因为有着远大的志向,明确的奋斗目标,以坚强刚毅的精神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武昌起义的革命斗士们继承了儒家“毅”的传统,武昌首义精神继承了儒家文化中“毅”的精神,使民主革命斗争有了新气象,开拓了民主革命斗争的新天地。


  弘扬武昌首义精神应取精用弘,解放思想,谋求跨越式发展


  武昌首义精神是武昌起义的革命斗士们用生命和鲜血,用智慧和勇气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在辛亥革命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在纪念辛亥革命的伟人志士,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的同时,更应继承和发扬他们“仁、勇、智、毅”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施仁得仁,营造文明新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改革开放宏伟蓝图的实现需要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我们要继承和弘扬武昌首义精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关心人民福祉,增强人民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湖北被中央确定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历史的机遇和挑战摆在面前,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离不开全省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弘扬武昌首义精神,提倡社会主义文明新风,提升湖北的人文底蕴,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增强发展的软实力。


  解放思想,勇为人先,创造性地打开工作局面。解放思想是干事谋事的逻辑起点,是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如果思想“不开窍”、思维“不跟趟”,就会输在起跑线上。解放思想要不遗余力,要有“勇”的精神,勇为人先,勇于负责,勇于创新。具体到湖北来说,不能囿于地域限制,更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发展态势,而是要解放思想,勇于比较,把世界拿到湖北来,把湖北拿到世界去,开创工作新局面。


  兼收并蓄,汇聚并善用发展所需的优势资源。对于湖北来说,要实现大发展,需要有大智慧。古语有云“惟楚有才”,又有“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的俚语。湖北有悠久的人文历史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兼收并蓄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需要我们有“大湖北”的概念,形成“大湖北”的文化,具有“湖北的都是天下的,天下的都是湖北的”大气魄。湖北的高等院校数量和质量也在全国名列前茅,科教资源丰富,实力雄厚。但我们的眼光不能局限于省内,而应该以开放的眼光,以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吸引省内外的人才、资本、能源等资源,聚集生产要素,实现湖北的跨越式发展。


  以百折不回的坚毅精神,推动湖北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我们要弘扬武昌首义精神,以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去克服一切横亘在我们面前的艰难险阻,不逃避、不气馁、不放弃、勇担当,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