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加入收藏 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案提案

关于中央进一步支持鄂湘赣皖发展 加快建设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3-02-28  


周洪宇2013年议案建议



关于中央进一步支持鄂湘赣皖发展 加快建设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建议



案由:


  一、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发展态势需要进一步加强联合,共同发展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通常称“中三角”,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三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经济圈等中部经济发展地区,以浙赣线、长江中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打造的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和全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中三角”包括湖北武汉城市圈(武汉、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湖南长株潭城市群(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常德、娄底、衡阳)和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新余、抚州、宜春、吉安)。


  目前区域内部已形成一定的经济联系,随着武汉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武汉号称九省通衢,东西有长江黄金水道,南北有京广铁路,经济实力和辐射影响力都很强。长沙是千万级航空俱乐部之一,弥补长江中下游其他城市的劣势,文化、动漫、重工比较发达,交通运输有京广高铁,沪昆高铁。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是我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交通发达、产业具有相当基础、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群之一,在我国未来空间开发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2012年2月10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三省会商会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部委和科研院所的领导和学者,以及由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领的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就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并达成高度共识。这标志着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从构想、探索,进入全面启动和具体实践新阶段。


  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群之后,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二、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扩容,安徽加入“中三角”发展,是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要求


  中部地区,包括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山西六省,总人口3.59亿、面积10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10%。这六省为全国提供了70%以上的农产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并处于全国交通枢纽地带,重化工业比重较高,也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战略地位重要。由于中部各省份跨度很大,难以像长三角、珠三角、东北那样整体合作,只能是近距离地合作。因此,2006年4月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地区客观上形成了“两大两小”城市圈共同发展的格局:两大--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两小--皖江城市带、太原都市圈。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实施的多轮非均衡发展战略中,中部总处于非战略重点的不利地位,总是与政策机遇擦肩而过,成为国家政策的“边缘地”、资金投入的“旱地”、资源流出和人才流失的“奉献地”。国家经过30年的发展,沿海城市发展已取得重大成就,经济政策也应该逐步从沿海转向内陆,要以长江沿岸为锁链,逐步推动城镇化,且中部各省大城市实力过分集中,中小城市发展滞后,所以,中部地区应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消除区域间的壁垒,将现有长江中游城市群“扩容”。即在鄂湘赣三省的基础上,加入安徽,把属于长江中游的多个城市吸纳进去,“扩容”后整合成更大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由“中三角”蜕变为“中四角”。而且,安徽一直是长三角产业转移腹地,核心区域,为长三角提供劳动力等资源,加入中部城市群,有利于产业上下游整合发展。


  从地理上讲,安徽是华中地区和华东地区的过渡地带,也属于中部范畴。但从历史上讲,明朝时江苏和安徽是一个省,加之中国近30年是外向型经济,是向东发展,所以安徽和上海联系紧密。它加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找回了地理本位。


  2012年底,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江西和湖北调研时提出希望把安徽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范畴,他指出:“缩小区域差距,要做好中西部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中部地区、长江流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就像下围棋,既要抢金角银边,又要在中间谋势布局。”安徽省本身对加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发展也非常迫切, 2013年合肥市“两会”,“中四角”概念首先提出,合肥市市长张庆军指出,“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省均已有自己的城市圈,四省省会连接,正好呈四边形。” 2013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协同发展。”2013年鄂湘赣地方“两会”,三省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联合推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问题。至此,四省联手崛起,势成必然。


  三、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世界城市群中的地位日益突显,需要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快发展,形成中国经济主轴的新亮点。


  在世界的维度上,城市群的崛起已深刻改变世界经济格局。以纽约为中心的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部城市群等世界五大城市群领跑全球。在中国的坐标上,我国正处于城市群主导区域经济发展的时代,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后,我国沿江发展由长三角地区向整个长江流域推进,区域开放开发由“沿海先行”进入到“沿江沿海并重”时期,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条件成为中国经济主轴的新亮点。



建议:


  为进一步发挥中部地区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速推进中部崛起,使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引擎动力快速达到最高功率,鄂湘赣皖四省要统筹规划,加强协调,做到“全面合作,统一行动,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在区位、资源和发展时机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形成“四省如一省”的合力。为此,特建议:


  一、国家将“中四角”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避免中部四省再发展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过程中,出现各自为战,流于形式的情况。首先,国务院要尽快成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办公室,负责顶层设计,指导制定中部四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拟订中部四省经济社会一体化联动发展政策,协调中部四省与其他区域发展,组织实施中部“大四角”战略。


  二、中部四省省级政府应联合成立常设办事联络机构,如成立中部四省发展合作办事处或长江中游城市群联盟,每年四省轮值牵头负责具体事务,协调处设在武汉,定期在四省轮流召开高层论坛会议。


  三、尽快制定中部四省发展规划。编制四省发展规划,可以加深对省情和各自市情的认识,科学确定各地的发展目标、产业特色和功能定位。区域发展规划重点是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和产业布局的协调衔接,应从发挥区域整体优势出发,对重大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联合投资,共同受益,既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又进行产业的合理分工。


  四、设立跨省合作区,实施融合发展,如将江西九江、湖北黄梅、安徽安庆设成鄂赣皖合作区,把湖北赤壁和湖南临湘设成鄂湘合作区等。及早出台和签署中部四省协作发展的协议文件等,并争取中央支持,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事宜,协调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


  五、中部四省加速推进交通基础建设,联手打造中部航运中心,使四省会城市间形成环状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一是应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武汉、荆州、宜昌、九江、安庆等城市均在长江边,应建立综合交通枢纽,推进湘江、赣江、汉江、巢湖流域等航道整治,联合争取开辟国际航空客货运航线和直达欧洲铁路货运专线,形成长江中游港口群,打造中部的航运中心。同时,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进中部城镇一体化,以港招商,以港兴产,以港促城。二是将长江中游大中城市城际铁路进行无缝对接,使四省会城市间形成环状快速铁路网,建成四省会城市互达2小时经济圈。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加快贸易物流发展,形成四省资源、信息的互通优势。三是加快中部四省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连接四省的高速公路,将麻武高速、武英高速、黄黄高速、杭瑞高速连接起来,规划岳阳-南昌、咸宁-南昌、九江-长沙高速公路,加快建成新余-武汉高速公路,结合九江-长沙铁路规划,完善中部四省经济圈腹地快速交通网络,努力争取路桥通行优惠政策,并在四省高速公路实现“一卡通”结算费用。


  六、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金融中心。鼓励中部四省进行金融创新,争取发行区域性项目债券、企业债券和区域建设政府债券,规范和推动信托融资、私募基金融资、建立沿江开发基金,鼓励国内外企业、金融机构设立基础产业、高科技产业、支柱产业、风险投资等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共同推进市场全面开放,建立公平、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相互在经贸、会展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便利。同时,建议提升武汉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功能,将各方面条件较好的武汉建设为中国第三个金融中心。


  七、加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以文化繁荣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深刻文化内涵,重点打造长江沿岸文化旅游品牌。建议中部四省文化部门合作,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演艺联盟,将长江文化、水文化、民族文化和“中国梦”进行结合,举办文化节、文艺汇演、拍摄记录片、电影等,利用多种形式增强中部四省文化认同感,传播正能量。中部四省还要大力加强旅游资源整合编排跨区域旅游产品;共同开发国内外旅游市场,推广旅游“一卡通”;推进旅游企业的重组和规模扩张,不断壮大旅游市场;打造入境和出境旅游通道,着力培育长江中游的旅游口岸城市。


  八、加强中部四省跨区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在财政、税收、信贷技术支持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体系,并采取切实的保障措施,积极鼓励各地区大力支持跨区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此举可为解决“三农”问题,维护农民利益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会加快促进转变地方政府职能。


  九、共同开展跨界生态环境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三江四湖”水环境和流域生态保护合作。加大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合作与交流,共同争取国家关于环境税、排污权及碳交易等环境经济政策支持。联合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向四省省会城市引进国际环保合作项目。共同争取国家组织启动编制长江中下游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共同争取开展环境税、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等试点。同时,以地表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保护为重点,加大环保科技交流力度。联合开展水生态修复、PM2.5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等城市环境保护重大项目科研合作。促进市场开放和产业协作,组成环保产业联盟。围绕沿长江、环洞庭湖、环鄱阳湖、环巢湖等重点区域的农业和资源环境,积极开展绿色食品、绿色建筑、绿色照明、绿色公交以及江河、湖泊水污染治理、工业脱硫脱硝等技术的联合攻关与协作,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天更蓝、水更绿”提供科技支撑。


  十、加强中部四省部属、省属和市属大中专院校在重点学科专业、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合作,鼓励学校之间的联合办学。采取访问学者、客座教授、优秀教师讲师团、学术报告等形式开展干部教师队伍交流。定期互派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教师挂职锻炼,相互学习交流。举办“教育改革发展论坛”。针对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全局性、前瞻性、瓶颈性问题,共同进行研究,开展论坛讲座和沙龙活动。


  十一、率先实行中部四省医保“一卡通”,为国家逐步在全国推进医保“一卡通”积累经验,提供参考。中部四省加快推进四省医保就医“一卡通”网络平台和相关数据库建设,实现跨区域跨机构就医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简化医保报销程序,搭建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实现城市群内参保农村居民异地就诊,跨市农民工患者异地刷卡就医、异地报销结算。四省共同建设重病急救转运系统,组建城市群卫生应急和重点疾病防控专家库。



建议人:周洪宇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