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加入收藏 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洪宇视点

长江商报:构建“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补偿机制

发布时间:2014-03-0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送水后,对湖北粮食主产区江汉平原有何影响?国家应如何对“受损区”进行补偿?昨日,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建言,国家应建立汉江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旱情将加剧,农业成本增加

    2009年,国家提出“千亿斤粮食增产计划”,为响应号召,湖北也提出了“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其中85%的重任落在境内汉江流域,汉江流域在实现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计划”中,肩负了8.5%以上的重担。

    “中线工程一期多年平均调水量95亿方,丹江口水库下泄总水量大减。”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认为,近年受全球变暖影响,汉江流域来水量减少,汉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严重干旱,调水后约近1/4的水流向北方,如考虑二期调水,则调水比例将达到多年平均经流的1/3,将加剧中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

    建汉江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农业,只是南水北调对汉江流域影响的一个缩影。周洪宇认为,调水对汉江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建议建立汉江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周洪宇建议,国家以汉江流域作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提升水资源监控能力,参照丹江口库区编制实施《汉江中下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以同样的中央投资补助比例(84%)安排支持汉江沿线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项目,实施水土保持和生态隔离带项目,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湖泊综合治理和湿地保护等方面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善汉江流域生态环境。

    他还指出,将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区”纳入生态补偿的范围。中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因调水后影响的税源损失和治理生态环境所增加的财政支出,由“受益区”通过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每年给予“受影响区”补偿。

    同时,进一步丰富补偿内涵,将可持续、可再生的新技术和智力支持作为补偿项目,构建“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