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加入收藏 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案提案

关于在首都建立收藏和展示世界其他文明文物的世界级博物馆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5-03-05  

 


周洪宇2015年议案建议


  关于在首都建立收藏和展示世界其他文明文物的世界级博物馆的建议


案由:


  博物馆是人类社会收藏和展示文明发展成果的重要文化机构。现代博物馆具有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四项功能,在社会公民的教化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博物馆事业飞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已有博物馆4165家,每年参观人数达6亿。其中,藏品最丰、代表性最强的是享誉世界的北京故宫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博物馆藏品单一,基本为中华文明区域内的文物,缺乏世界古代其他主要文明和当代多元文化展品的收藏。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筹建收藏和展现世界其他文明文物的世界级博物馆。


案据:


  一、在首都北京建立收藏和展示世界其他文明文物的世界级博物馆,是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加强文化建设的方针,尤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关于文化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国家文化战略、建设世界大国的客观需要,也是国家软实力、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


  世界级博物馆具有藏品丰富性、文化多样性、文化影响广泛性。欧美日本等国家的重要博物馆多是世界级博物馆,这其中固然有过去其实施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历史原因,也有他们实施国家文化战略的政策原因。目前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除中国外,美英法俄四国均在其首都甚至其它大城市建立有世界级博物馆。


  正如人们熟知的那样,最为著名的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藏品包括埃及、东方、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现代雕塑、工艺美术及绘画7个部分;大英博物馆藏品涵盖了已知所有世界的主要文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类似大英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下设原始文化、古希腊罗马世界、东方民族文化、俄罗斯文化史、钱币、西欧艺术等部;1912年俄国尼古拉二世指示在莫斯科建立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有计划地买进了大量的当代艺术品,包括法国印象派在内的当时欧洲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几无遗漏,仅50年的功夫,该馆已成为与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齐名的世界级博物馆。在东亚,日本明治维新后,于1872年建立东京国立博物馆,目前藏品以东洋美术(日本、中国以及朝鲜半岛)艺术为基础,也包括有埃及、印度、东南亚(越南、泰国、高棉等)、中近东(美索不达米亚等)、中亚等地区的艺术品。该馆还收藏南太平洋诸岛的民族美术、西洋近代的陶瓷和玻璃制品。


  此外,西方国家如柏林国家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等世界上有影响的博物馆也都以藏品的丰富性、广泛性和文化的多样性为特征。这些博物馆起着极为重要的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功能,每年参观学习的人数难以计数,影响深远。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而参观考察这些世界级博物馆几乎是其必备内容。客观上,人民群众也强烈希望除了已有的收藏和展示中国文明文物的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之外,在中国至少在首都北京建立一个收藏和展示世界其他主要文明文物的世界级博物馆,来供人们参观考察,起到开阔国民视野、提高国民素质、增进各国人民友谊、促进世界和平的作用。目前北京正在努力建设世界中心城市,也需要有一个收藏和展示世界其他文明文物的世界级的博物馆与之地位相适应。


  鉴于我国尚无以收藏和展示世界其他文明文物的博物馆,国内有些博物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弥补此不足,如国家博物馆2004年在该馆举办了古罗马、古希腊与日本文物精品展。2008年国家博物馆通过大规模改扩建工程后,在制定新的展览陈列内容时,也十分注意充分体现向国际化发展的精神,扩大国际间展览事业的交流。开设“国际交流展厅”,与国际著名大馆合作,为著名的国际大馆在中国开设专题展(以2、3年为一周期)。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同时,在国际交流厅陈设由大英博物院、意大利著名博物馆、德国德累斯登国家艺术馆以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世界著名博物馆举办的,介绍世界古老文明与民族优秀艺术品的展览;并将此种为世界大博物馆开办专题展厅的办法作为一种制度长期施行,以弥补中国博物馆馆藏中外国文物的不足,加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国际化进程。


  前些年北京市为筹办奥运会,建立了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实现了中国文化界几代人的愿望,该馆开馆第一期《伟大的世界文明展》(4年)就吸引买票观众200万人次,说明人民群众对了解世界其他文明的巨大渴求。但目前该馆既没有自己收藏的文物藏品,也严重缺乏发展资金,只能靠向国内外其他大博物馆借展品维持生存,尚不能起到世界级博物馆的作用。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观时发表演讲指出,“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社会,构成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我参观过法国卢浮宫,也参观过中国故宫博物院,它们珍藏着千万件艺术珍品,吸引人们眼球的正是其展现的多样文明成果。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的确如此,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才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


  知名历史学家周谷诚先生曾说,文化大国不仅要有研究本国文化,还要有研究世界文化的人才。创建世界级博物馆,拥有世界各主要文明的文物、文献,不仅将会起到开阔国民视野、提高国民素质、增进各国人民友谊、促进世界和平的作用,而且也将带动中国人文学科如印度学、埃及学、希腊学、中亚学等学科的发展,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研究世界文化的人才。


  今天的中国,正和平崛起,走在迈向世界强国的路途上,党和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重要决定,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加快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就文化建设问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实施国家文化战略,发展国家软实力,建立一个收藏和展示世界其他文明文物的世界级博物馆,已经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我国目前建立收藏和展示世界文明文物的世界级博物馆已经完全具备各项条件,而且如今的国际市场的形势也有利于促成此事。


  首先,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国家已有财力提供一定的经费来建立收藏和展示世界文明展品的世界级博物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其次,我国民间现在蕴藏大量资金,已有不少中国企业家和收藏家介入西方印象派作品收藏,人们愿意也有可能积极参与此事。


  又次,海内外各种文物拍卖繁荣,改革开放使中国产生了一批熟悉国际市场文物拍卖、收购的人才。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建立收藏和展示世界文明展品的世界级博物馆作好了人才支撑。


  再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博系统与世界各文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助中国在文物的真伪、价值等方面把关,避免出现重大失误。


  第五,目前国际文物市场非中国文物价值较低,正是我国进入国际市场收藏世界其他文明和文化文物的最佳时机。精心组织海外购买其他世界文明和文化的文物,应该成为我们的基本战略和途径。


  据西方博物馆界人士反映,因目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和中东地区政局动荡,文物收购较以往容易。中国以外文物如印度、中亚文物价格远比中国文物的价格低。在国际市场买天价中国文物,不如花更少的钱购买世界其他文明的文物,为我国筹办世界级博物馆做准备。


  最后,也是最为难得的是,我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强有力的行政资源和社会动员力量,只要想办一件事,几乎没有办不成的,这是人们可以信赖和依靠的重要政治保障。可以相信,只要我们精心规划,缜密布置,持之以恒,无须太长时间,在20、30年内,就可以建立一个收藏和展示世界其他文明文物的世界级博物馆,从而使中国在人文研究和世界艺术领域与世界平等对话。


建议:


  1,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责成国务院有关部门,委托文化部牵头,财政部、法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海关等参与,尽快就此事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在充分听取国内外专家学者、博物馆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启动实施。


  2,建立收藏和展示世界文明展品的世界级博物馆的首要条件和物质基础是藏品的丰富性、多样性。目前我国已经不再可能像过去帝国主义列强那样通过掠夺文物来建立博物馆,但可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搜罗藏品:


  一是公开购买。


  当今世界级博物馆均在国际市场公开购买文物。如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01年购买文物的费用就达3400万美元。博物馆购买藏品由博物馆的定位与收藏目标决定,一般向私人或在拍卖会、画廊购买。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调拨和建立基金。


  二是私人捐赠。


  私人捐赠是国际上博物馆征集藏品的重要方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从其开馆之日的第一件藏品到最新收藏,90%来自捐赠。


  三是考古发掘获得。


  国外知名博物馆、考古和教育机构在他国参加考古发掘,与当地政府达成协议可以获得若干藏品。我国有强大的考古力量,也应介入世界其他文明的考古研究,利用联合考古获得若干藏品。


  3,在藏品征集范围及实施的具体步骤上,应该优先搜罗与中华文明并行的印度、埃及、希腊罗马、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文物。其次为东亚、东南亚文物、印第安和非洲文明文物,再次为世界各种艺术流派和当代艺术品等。


  4,尽快健全完善有关税收政策,积极鼓励和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家和其他各种社会资本,参与建立收藏和展示世界文明展品的世界级博物馆的工程。


  艺术品市场成熟的国家对文物和艺术品的捐赠通过专门的法律、法规进行鼓励,通常是在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国外的大博物馆通常有相应的文化基金,通过董事会运营,不仅接受私人捐赠的文物,还吸纳社会上私人捐赠的文化资金,政府配套相应的免税政策。


  在德国,有关法规规定,对用于公益目的私人捐赠,在全部收入的5%以下或者是年营业额的2%以下,可作免税额扣除。在法国,政府对于支持艺术事业的捐赠行为分为钱款捐赠和艺术品捐赠,并给予各种税收优惠,钱款捐赠个人在交纳所得税时,可享受其捐赠总额66%的优惠,艺术品捐赠则可享受财产转移税全免的优惠。在加拿大,对个人公益性捐赠实行的是税收抵免制度,其中文化性捐赠的捐赠者可以享受两项税收优惠,一是可要求相当于赠品公平市场价值金额的税收抵免,二是所产生的税收抵免可以用来抵免其所得税。在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于2013年4月实施了“文化捐赠计划”,以鼓励纳税人永久性地捐赠具有杰出艺术及历史遗产价值的作品,用于公共收藏。按所捐赠作品的价值予以减税优惠。该政策推出当年就让英国得到价值4940万英镑的艺术品捐赠。


  由于目前我国相关基金缺乏,因此须从国家立法、资金管理和机构管理着手,进一步制定相关规则,尽快出台关于私人文物艺术品捐赠法规。


  5,基于目前在北京核心地带大规模征地的不易与经费的有效使用,以及国家博物馆和中华世纪艺术坛已有良好的基础与条件,如一时难以建立一座全新的世界级的博物馆,从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考虑,不妨重点将现有的国家博物馆转型,重新定位,使之从原来的中国历史和革命博物馆向中外文明兼收的世界级博物馆方向转型,与已有完全收藏和展示中国历史文物的故宫博物院等相区别,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在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的指导和支持下,调整发展目标,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明确在未来的展品收藏和展示中,除了已有的中华民族的文物精品,世界其他文明的文物也应占有相当的比例,至少各占一半,既显示中华民族海纳百川、融会众流的气魄和追求,也表示向世界其他优秀文明积极学习、勇于借鉴的胸襟和度量,为中国人民也为世界各国来华者提供一个相互考察、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如出于其他因素考虑,国家博物馆一时难以转型,那么也可考虑在已有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的基础上,国家有关部门制定长远规划,支持其向世界级博物馆转型升级,一方面提供足够的资金,解决其购买世界其他文明重要文物的基本费用,一方面协助调配相应文物配置馆藏。同时,多条腿走路,建立董事会、基金会的机构,发挥社会组织和民间人士的力量,捐款捐物,尽快拥有自己的馆藏文物。当然,这是迫不得已之策。如果有可能,还是要立足前者,尽量推动国家博物馆转型,毕竟相对而言,国家博物馆的基础更好,条件更成熟,更容易迅速地、经济地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6,新建立的以收藏和展示世界其他文明文物为主的世界级博物馆,在日常运行管理机制、筹款购买藏品方式以及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尤其是数字化技术充分活化和虚拟再现文物藏品等方面,可参考世界各大博物馆的办馆经验,以迅速提高办馆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具体情况,可参见本建议后面附录中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朱凤翰教授《世界艺术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体系中的缺位》和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我们要建世界艺术博物馆》《建立中国第一座世界艺术博物馆的构想》等文介绍的做法,此处不再赘述。建议人:


建议人: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


代表助理:王纪潮,湖北省博物馆陈列部主任,研究员


附录:


  一、 世界艺术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体系中的缺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 朱凤翰教授


  2004年4月24日


  (一)、中国现代博物馆体系的特点与缺陷


  中国迄今尚无一座专门展示外国艺术品(特别是外国古代艺术品)的博物馆。这是因为中国现代各类博物馆藏品中普遍缺乏外国古代艺术品。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三点:


  其一,源于中国文物收藏的传统。博物馆本质上是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事业。但中国直到20世纪初叶之前,并没有这种性质的博物馆。中国历代有皇家宫廷文物收藏,有少数社会上层为娱乐爱好而收藏;也有少数学者出于金石学研究之好而搜集文物,但展示的范围更小,往往限于少数同好。十四世纪后,欧洲贵族在直接接触了中国文化后,兴起一股仿效中国宫廷贵族生活方式、爱好中国及亚洲艺术品的热潮;与此不同的是,中国从皇室到社会上层虽也接触了西方文明,也表现出了一种因其新奇而产生的兴趣(清代皇家还修建了带有西方风格的圆明园),但似乎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西方优秀艺术品的普遍爱好。这一则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太悠久、传统文化体系影响太深。在中国传统社会,文物只是社会上层的享用品,而青铜礼器、玉器甚至成为与礼制密切相关的政治性很强的文物,使文物带有着很强的政治背景;故西方的艺术品因其文化特质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物体系造成冲击而必然受到抵制。


  其二,在中国近代社会中,清王朝长久以来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由此形成了抵制西方文化、限制其影响力的社会风气。而欧洲文艺复兴后西方艺术中表现出的强烈的人文主义、人本主义精神以及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等都与中国的集权政治相背离,使朝廷与社会上层感到格格不入,因而从政治上与文化导向上束缚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特别是外国艺术交流的进展。当然,近代中国也有一些作为金石学家的上层人物曾对一些古老的外国文明发生兴趣,例如清末的官僚端方即曾从埃及购回一批文物,其中一部分还保存在国家博物馆中,这是中国现存极少的埃及文物的惟一来源。


  其三,在世界近代史阶段,在欧洲国家处于开拓、殖民、大发展的阶段,中国基本处于一种被动的由盛而衰的转变过程。中国没有海外殖民的历史,不可能有类似法国在拿破仑时代伴随着对埃及的军事征服而进行的对埃及文物的获取行为。近代中国恰恰相反,在此期间,特别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大量中国文物(瓷器、书画、青铜器、石刻)以各种方式流出海外,造成了西方及日本若干世界规模的艺术类博物馆东方藏品的丰富。


  上述原因决定了在现代中国,无论公私方都比较缺乏外国古代艺术品(只有日本古代艺术品,在日本侵华期间有所遗留)。当现代性质的博物馆出现并逐步发展后,也就同样缺乏反映世界文明史与介绍优秀世界艺术品的博物馆。


  除了上述藏品的限制外,造成这种状况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中国现代博物馆在相当大程度上被作为促成中国自身社会发展与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机构,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与政治性内涵。中国有近现代意义的博物馆产生于20世纪初叶,以南通博物苑的建立为标志。初创阶段的中国博物馆的创办者们希望借博物馆“留存往迹,启发后来”,开发民智,提高国民的文化和教育水平。所以中国的博物馆一开始就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会使命。1912年在北京建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是以征集、保管、展示各类文物向公众宣传中华历史文化传统为职能。


  众所周知,对世界博物馆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两次世界大战。在此期间,1937年后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的博物馆事业遭到了巨大破坏(北京的国立历史博物馆有千门明清古炮被日军劫走去铸造武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全国仅剩下13座正式的博物馆,且举步维艰。


  1949年以后,中国博物馆进入一个发展高峰。1958年,在天安门前建立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成为社会主义博物馆的典范而影响了全国博物馆。全国各省市陆续建立反映当地自然资源、历史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综合性博物馆。这种苏联模式的博物馆被称为“地志性博物馆”。当时毛泽东主席在安徽省馆视察时曾提出,全国各省都要有一个像安徽馆(即中国历史博物馆模式)的博物馆,即一个综合性的,展现省历史的博物馆。当然,这样的博物馆相对于旧中国的博物馆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激励爱国主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与保存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是应肯定的。但是,这种状态显然只能存在于中国未敞开国门、未融于世界大家庭的形势下。在六十年代中叶到七十年代末,世界经济与文化迅速发展的阶段,政治运动(包括“文化大革命”)对中国博物馆事业产生了极大影响,使得中国博物馆与发达国家博物馆之间的距离越加拉大。在这种发展形势下,中国博物馆更不可能具有国际色彩。


  (二)、国际艺术博物馆在中国建立的可能性


  8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日益融入世界大家庭的中国博物馆已深刻感到要与世界博物馆事业发展接轨,必须改变仅单一介绍本国历史和文化的特点。


  近十年来中国博物馆不仅在数量上猛增,其类型也逐渐丰富起来。在传统的人文历史类和艺术类博物馆领域,二十年间有一批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博物馆问世,如改建后的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除文物管理部门直属的博物馆以外,其他行业类博物馆也有较快发展,过去数量较少的科学技术、产业和民族民俗博物馆,如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也陆续建成。特别是,除国立博物馆外,还出现了企业和私人兴办的博物馆,如著名的保利艺术博物馆。


  这一系列变化虽然为中国博物馆开展国际交流奠定了基础,但是在文化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中国博物馆与国际接轨还应有更大的举措。“文化全球化”是指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世界范围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扩大的趋势。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在经济输出的同时,也必然输出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现代传媒与信息技术的发达也使各国公众文化视野扩大,吸纳域外文化的要求日益强烈。受这种文化全球化趋势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这些国家中的年轻人。如何既吸收发达国家文化中的先进因素,又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文化全球化的正确发展方向不是各国、各民族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而应该是通过相互吸纳彼此的文化精华来更新与发展本国、本民族的文化。文化全球化不意味着文化向一元化发展,而恰恰是要在多元文化交融中,使人类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多元文化的互动永远是人类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中国,有大批国人到国外求学、访问、旅游,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外国文化中的先进成分也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民众的文化兴趣与评价取向。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显然也必须要在此种形势下,在影响公众的方式、方法上有所变革。同时中国的学者与所谓的社会精英阶层,从缜密思考历史上人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出发,也日益认识到并强调世界历史上多种文明相互交融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要求向公众扩大对世界各国文明、文化的介绍,并相信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与促进民族精神的现代化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这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而博物馆正是担负这一使命的重要机构。博物馆特别是国家级博物馆,应该在弘扬本国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积极向本国公众介绍、推荐其他国家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它所传介的世界各民族文化往往是最具民族特色的精华。中国的博物馆在改革开放以来曾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向海外输出大量文物与艺术品展览,对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与让中国放眼看世界,从而促进整个改革开放事业起到了巨大作用。


  但是,从总体来看,中国文物展在国际上举办的较多,而引进优秀的外国艺术品展览相对较少,在规模与档次上有很大差距。因此,在今天的学术会议上,世纪坛艺术馆所提出的要在这个现代化的馆中增设作为长期展览内容的外国艺术品展,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对推动中国博物馆事业现代化、国际化有重要意义的建议。在中国这样本就缺乏外国艺术品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引进展览的方式来弥补中国博物馆体系的这一缺环,必将会成为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中光彩的一页。


  (三)、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所作的努力


  2003年新建立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是有90年历史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包含近现代史博物馆)。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已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向外输送中国文物展的情况。2004年我们将在本馆举办古罗马、古希腊与日本文物精品展。在这里我特别想向诸位谈的,是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一些更新的设想,这与本次大会的主题,即在中国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是直接有关的。2008年国家博物馆将通过大规模的改扩建工程,建成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型博物馆。在制定新的展览陈列内容时,我们计划充分体现向国际化发展的精神,扩大国际间展览事业的交流。


  在这方面,我们将有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举措,即开设“国际交流展厅”,与国际著名大馆合作,为著名的国际大馆在中国开设专题展(以2、3年为一周期)。并计划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同时,在国际交流厅陈设由大英博物院、意大利著名博物馆、德国德累斯登国家艺术馆以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世界著名博物馆举办的,介绍世界古老文明与民族优秀艺术品的展览;并将此种为世界大博物馆开办专题展厅的办法作为一种制度长期施行。这种办法将弥补中国博物馆馆藏中外国文物的不足,有助于加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国际化进程。我们相信,这一举措对在文化全球化大趋势下推动世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对各国博物馆间国际合作的扩大,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也希望上述举措能得到世界各国博物馆同行的理解和支持。


  需要说明的是,世纪坛艺术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都要在自己的馆内增设常设的世界艺术品展览,并作为一个长期的工作方针来贯彻、推行。在此之前,我们之间没有过交流与磋商。所以当我拿到本次会议的邀请函时,我感到非常兴奋,我们可以说是不谋而合。而且据我所知,中国国内其他著名大型博物馆在此方面也都有极高的热情,上海博物馆在这方面早已走在前边。可以说,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正确实实经历着向国际化转型的重要发展过程。通过与国外大馆合作,举办、设立世界艺术品展,只是这一转型中有代表性的一项工作。在这方面,我们缺乏经验,也缺乏精通世界艺术史与外国文物研究方面的专家。我们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在座诸位专家的指导。我把今天诸位将作的精彩讲演看成是这种指导的开始,是第一堂课。谢谢诸位。


  二、我们要建世界艺术博物馆


  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


  2003年10月25日


  我们要建世界艺术博物馆。我们要在北京建中国第一个世界艺术博物馆。


  我们建设世界艺术博物馆是根据人民的意愿、国家的需要、奥运的任务和学术的要求。过去很多年,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完成了许多伟大的事业,今天的改革开放,已使中国不再处于国际文化主流的边缘,而且在政治、经济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文化上,如何让中国深入地开放,让普通的人民和年轻一代直接了解世界其他的文化,尤其是了解造成今天的流行文化和当代文化之渊源,有一件事情曾经萦绕着几代人的心头,这就是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


  中国人民热爱艺术、崇尚文化,自古以来就把书画作为人生修养的路径和境界。在鸦片战争之后,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中国不仅关注自己的文化,更加关注中国之外的文明。中国20世纪一百年的艺术史,可以看作是在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对外来文化,特别是对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现代文化的引进和吸纳。从前清光绪皇帝时开始,康有为、梁启超等就开始提及世界艺术。但是除了教会的一些圣像和建筑之外,中国人民看不到这方面的作品。孙中山领导革命胜利以后,以蔡元培为首的有识之士,就有计划地介绍世界艺术,建立艺术学院,并派出留学生,做了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的规划。徐悲鸿、刘海粟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努力,但世界艺术博物馆依然只是一种呼吁。从1911年到1937年间,只有在一些报刊杂志上,中国人才可以了解世界艺术的一鳞半爪。抗日战争期间,国家将亡,万事俱废,更谈不上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处于独特的政治环境中,虽然许多专家如秦宣夫、傅雷等不断地建议,但国家依然未能顾及。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日益强盛和开放,80年代初,邵大箴、   等世界美术史专家又进一步建议和呼吁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这种意愿一直在空中回荡,今天,我们才着手建立这样一个博物馆。请各位专家注意,这是四代人的梦想,这是一个积累得太久的愿望。愿望中包含着很多的理由,但是,四代有识之士和专家的历史判断已经是一个充分的理由,所以,我们要建世界艺术博物馆。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不缺少对世界文化的了解,而了解世界文化的标志之一就是具有世界艺术博物馆。在这个馆中,可以让自己的国民欣赏世界文明的成就,并且可以籍此深入地研究和了解世界文明的根源,以及各种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交流、分派和激荡。中国现代化进程一开始,就是打开国门,接触世界其他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从被动开放口岸的旧社会到主动改革开放的新社会,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总是伴随着与世界其他部分的对抗、吸收、主动误取、交流和开创共同未来的相互作用。也许这是每个后发展国家不能避免的遭遇。但是,这又是一个世界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现代化,一直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这个特色既联系祖国的伟大传统,又包含着对外来先进文化和强势文化的冲突和交流。所以,今天中国普通公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中,都包含着对传统的继续和发扬这一方面,以及注重、吸收和了解世界其他文化的另一方面。从第一个方面来说,中国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的考古工作者、艺术史工作者和博物馆专家在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一个县,都建立了保存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但是另一个方面,除了国家和地方为数极少的外国短期展览之外,中国迄今没有一个世界艺术博物馆。十三亿中国人,几亿中国儿童在自己的国家还找不到一处地方可以让他们面对面地看待和接触世界其他文化的结晶??艺术。艺术记载历史,也记载着是什么样的观念和判断力使那个文化如此这般。我们称作美术的并不仅是美丽的作品,而是人的问题在一个文化中的集中体现和形象纪录。所以,中国人民需要开始建世界艺术博物馆,我们要在北京建中国第一个世界艺术博物馆。


  中国国家的开放和发展,关系到这个民族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这个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中国近年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融入世界整体的发展。我国和全世界许多国家有着密切的交往和合作,因此,我们与其他国家的交往,都离不开文化,都离不开对其他文化中的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要在政治、外交和经济合作方面取得更有效的结果,促成更有利的合作,我们必须对世界各种文化进行调查和展示,这不仅仅是让少数学者和专家对专门问题做出结论,还要让广大的政治、经济和其他各行各业的人提高认识,理解国家政策和外交决策的根据,自觉地拥护和督促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向纵深发展,也参与和协助国家的文化建设工作,使我们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发展和宣扬自己的文化,提高国家的威信和民族尊严。国家的持续发展有赖于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和整个国民的终身教育。为了国家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培养新型人才,他们必须具有国家眼光,而国际不仅仅是指会说外语和了解市场行情,而是要能对什么文化背景和心理倾向会导致现实状况做出判断和分析。所以,在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研究和未来人才的培养中,不能缺少对世界其他文化的介绍和分析。我们要有世界艺术博物馆来专门地、长期地组织和实施这种工作,并使这一工作为学术研究和学校教育提供一个平台和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所以,从中国的国家开放和发展,以及未来的国民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出发,我们要建世界艺术博物馆。


  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北京一直把这次盛会看作振兴民族精神和创建现代文化的机遇。在奥运的三个目标中,“文化奥运”是其中具有远大意义的一个方面。在我们为自己的首都、自己的城市所进行的文化建设中,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我们将向整个世界展示中国自己的文化,但是,仅仅如此并不足够,我们同时要展示我们对世界文化的评价,我们要告诉我们的来宾,告诉全世界,我们理解和愿意了解他们的文化,并且,我们在展现自己的时候就能突出重点,击中要害,对比陈列,掌握分寸。进而,一个大国在首都如果只是展现自己的文化,对于整个世界各民族,对于越来越多的各国各文化中的新一代人是不够的,因为我们中国北京不是地方性的“庙会”,而是现代大都市。在这里,世界将看到世界,世界文化和艺术也同样得到展示,这才与奥运的意义相当,才能把中国对于世界的评价开始在世界盛会时张扬。所以,无论从展示中国文化和评价世界文化的角度,如果同奥运会的文化任务相配,我们的确要有一个重要的展示平台,展示中国对世界文化的兴趣、关注、了解和评价。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正是这样一个标志性工程。还有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在各个举办奥运会的城市都会遇到同样的难题,那就是,为了配合奥运而兴建的文化设施,在奥运过后的漫长岁月中如何利用,如何更进一步持续发展。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也许是奥运史上最有意味的实验。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文化建设,借助奥运启动,服务于奥运,在奥运之后,自动成为一个城市的重要文化设施,无需专门的努力,就可以成为国家未来的重点工程,奥运精神也因而久远。所以,从奥运的现实任务和未来实验考虑,我们要在北京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


  从学术的角度来看,艺术史研究和对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展示,都不能没有一个博物馆作为载体。这一点,我们的专家将有多方面的论证和措施。我们在这里主要是想强调,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的内在动机是对真理的追求,是为科学地追求真理提供一个路标和平台。在科学中,尤其是在现代人文科学中,艺术学是人文方面不可缺少的点。在整个科学领域,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是一些新兴科学和热门科学做出的,但是科学真正的昌明还要考察艺术史的成就。艺术史表面上看最没有实际用处,却是关系到一个个人、一个民族的教养和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的发达程度的标尺。因为艺术学里透露的是人的精神底蕴,是长期酝酿和积累的结晶。任何一个文化或文明都会留下物质材料,甚至是伟大的视觉形式的作品,但是,只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和教育发达的国家才会有世界艺术史。落后的民族只有关于自己文化的艺术史,先进的民族不仅有自己的,而且有世界的艺术史。中国文化的复兴不可能不在学术上从落后变为先进,所以中国学术必然会被从二个端点进行衡量,一个是以尖端科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另一个就是以艺术史为代表的人文底蕴。艺术史作为一个整体,缺少对世界各国艺术的研究和介绍(中国目前缺乏外国艺术部分的陈列、展示和研究基地),其整体观念和学科水平就无从谈起。因为仅有对一个局部的观察,是不足以建立学科的整体意识和研究方法的。也就是说,由艺术通往真理的道路依赖于对艺术史整体的研究。所以,从学术的需要出发,中国必须尽快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与大学合作,与研究机构配合,健全学科结构,填补空白。


  同时,作为一个学术研究对象的艺术史,也需要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参与。因为艺术史作为一个整体,也包括对各种艺术理解和判断的对比和分析,也就是说,没有中国学者参与的世界艺术史,也是一个有缺憾的学术,因为这个文化所提供的这个角度是独特的和有意味的。比如中国传统的所谓艺术同西方传统所谓的艺术不是完全相同的一种事物,尤其是现代艺术发生后,用形式分析、图像学、风格史等方法无法分析的艺术现象(如performance),在中国上古艺术传统中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并受到描述和解释。因此,在世界艺术史的讨论中,各个民族、各种文化的学术贡献和研究角度“一个也不能少”。所以,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也要求在中国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


  最后,我们不得不强调,在今天的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互相了解和相互理解是和平和安全的基础,这种基础不能通过经济利益竞争和政治斗争来实现,更不能通过战争和制裁来实现。巨大的中国如果不了解世界文化的基础和传统,不了解怎么用艺术来表达和记录不可言说的内心世界和外在形式,这不仅是中国发展的危机,也是世界冲突的隐患。所以,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不仅是我们的愿望,也应该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责任,也是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需要!请援手相助!


  三、建立中国第一座世界艺术博物馆的构想


  北京大学 朱青生 教授


  2003年10月24日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同的自然环境、历史际遇和民族传统造就了文明的多样性。其中,艺术品是不同文明内涵的具体体现。因此,对世界艺术品进行系统的欣赏、研究,必将有助于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了解自己和尊重他人,从而在国际交流与交往过程中实现顺畅的沟通并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使我们产生了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的想法。我们希望能够在世纪坛,在中国的首都,为一千三百万北京市民,为十三亿中国人民,建立一所通过艺术品展示世界范围人类文明的博物馆,建立一座中国通往世界的桥梁。


  一、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是中国学者的百年梦想。对生活在一些博物馆事业发展较早国度的民众而言,世界艺术博物馆并不陌生,许多著名的博物馆都以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艺术为自己的收藏、研究对象,每天接待着数以万计的参观者。但对中国而言,却有一段特殊的历史情节。早在鸦片战争时期,落后挨打的现实使中国人开始认真地了解外部世界。康有为、梁启超等先贤们就曾倡议通过展示世界艺术品以开启民智,但是除了教会的一些圣像和建筑之外,中国人民看不到这方面的作品。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以蔡元培为首的有识之士,开始有计划地介绍世界艺术,建立艺术学院,并派出留学生,做了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的规划。徐悲鸿、刘海粟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努力,但世界艺术博物馆依然只是一种呼吁。从1911年到1937年间,只有在一些报刊杂志上,中国人才可以了解世界艺术的一鳞半爪。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危亡,万事俱废,更谈不上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处于独特的政治环境中,虽然许多专家如秦宣夫、傅雷等不断地建议,但国家依然未能顾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与世界各国交不断加深,民众了解世界文化的愿望空前增长。80年代初,邵大箴、吕济民等美术史和博物馆学专家又进一步建议和呼吁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所以,我们今天所要表达的,是四代人历经一个多世纪愿望。


  (二)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中国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不能缺少对世界文化的了解,而世界艺术博物馆无疑是帮助民众了解世界的最佳途径之一。在这个馆中,可以让自己的国民欣赏世界文明的成就,并且可以籍此深入地研究和了解世界文明的根源,以及各种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交流、分派和激荡。中国是在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步入现代社会的,从被动开放口岸的封建王朝末期,到主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步伐总是伴随着与世界其他部分的对抗、共生、主动吸取、交流和共同开创未来的相互作用。现代中国普通公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中,都包含着对民族传统的继续和发扬这一方面,以及注重、吸收和了解世界其他文化的另一方面。从第一个方面来说,中国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的考古工作者、艺术史工作者和博物馆专家在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一个县,都建立了保存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但是另一个方面却非常薄弱,除了为数极少的外国艺术短期展览之外,中国迄今没有一个世界艺术博物馆。十三亿中国人,几亿中国儿童在国内还找不到一处专门的场所可以让他们面对面地看待和接触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艺术。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建设中的一个令人遗憾的空白。(三)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是提升中国人民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措施。本质上,国家的持续发展有赖于通过对少年儿童的系统教育和公民的终身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随着国际交往与合作的日益频繁,对于具有国际眼光的新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而“国际”不仅仅是指会说外语和了解国外市场行情,而是要能对什么文化背景和心理倾向会导致的现实状况、未来走向做出分析和判断。所以,在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研究和未来人才的培养中,不能缺少对世界其他文化的介绍和分析。我们要有一个世界艺术博物馆来专门地、长期地从事此项工作,为相关学术研究和学校教育提供一个实物和信息的平台,并以此将各方面的力量结合成一个整体。


  (四)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是增进文明对话的有效手段。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交通、通讯、信息技术的发展强烈地推动着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如今已经很少有完全不波及外界的单纯区域性事件,也很少有国家和地区对于国际风云可以置身事外。亚洲金融风暴、中东战争以及今年春季的一场SARS,让所有人都极为直观地体会到了“全球化”是怎样的一柄双刃剑。但与这种全球化事实完全背道而驰的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群之间的冲突在加剧,有关战争的报道象连续剧一样天天在世界上所有家庭餐桌旁的电视机里上演,似乎流血冲突已经和桌上的晚餐一样是家常便饭。有学者提出21世纪的战争都是文明间的冲突,不可调和。但我们认为这种冲突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误解所造成的,缺乏对话和沟通是基本原因。冲突往往由极细微的误解引起,却因为沟通不畅导致分歧越来越大,这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例子在国际事物中不胜枚举。


  当然,仅仅就某一具体事件进行对话是远远不够的,人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必须源自对于对方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长期、深入的了解。任何有文化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的知识分子都应该努力促进这种交流,而我们能够做的和最想做的,就是在中国建立一所世界艺术博物馆。中国是从古老文明中复兴并步入国际社会核心的少数国家之一,中国将不可避免地负起一个重要国际成员的责任。可以说,中国年轻人对于世界的认识将会关乎世界未来的和平与稳定。能够与这个国家的地位相称的,应该是具有健全人格和优良精神世界的公民,他必须以正常的历史感和广阔的国际眼光作为经纬确定自身价值的坐标。一座世界艺术博物馆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但是最起码它可以提供一个场所,让我们通过艺术品去理解多元文化存在的历史、现实及其合理性,并进一步认识到:人类曾有过一个共同的过去,人类需要而且只能拥有一个共同的未来。


  同时,作为生命力最为持久的古文明,中华文明数千年来一直以“多元一体”为其躯干、以“兼收并蓄”为其血脉、以“仁”“和”为其精神,她本身就是一个以对话代替对抗、以融合消减冲突的良好范本,所以许多国际知名学者提出解决21世纪人类的根本问题要向古代的东方哲人寻求智慧。通过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的实践,将中华文明融入世界历史的背景中去考察,必将有助于这一重大哲学问题的探索,从而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华民族丰厚的精神遗产。


  (五)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是北京进入国际化大都市行列的必要条件。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无论从其城市规模、市民人口、经济实力还是政治文化方面的影响,都是是当之无愧的超大型城市,但仍然有不少条件设施的欠缺影响其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例如综合展现世界范围文化艺术的博物馆就还是北京城市文化设施建设的一个空白。而大英博物馆之于伦敦、大都会博物馆之于纽约、卢浮宫之于巴黎、艾尔米塔什之于圣彼得堡,都早已是城市文化形象的标志物。这不能不说是北京的一个遗憾。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今天的奥运已远远超出了体育比赛的范畴,而正在成为世界文化的盛会,这对于北京的城市建设和文化构筑都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在北京市政府向全世界郑重承诺的本届奥运会的三个目标中,“人文奥运”是最具有远大意义的一个方面。北京有着850年的建都史,文化历史积淀极为深厚,是充满传统魅力的东方之都,上百座博物馆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着古城的过往。但是,仅仅如此并不足够,我们同时要展示我们对世界文化的评价,我们要告诉所有的来宾,告诉全世界,我们理解和愿意了解他们的文化,一个现代大都市应该有这样的胸襟。所以,无论从展示中国文化还是评价世界文化的角度,要同奥运会的文化任务相匹配,我们的确要有一个重要的展示平台,展示中国对世界文化的兴趣、关注、了解和评价。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利用这个平台,增进北京市民对于世界文化的认识,才能够让我们作好东道主,让我们在热情好客的同时又对远道而来的四海宾朋多一份细致的关怀。


  还有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在各个举办奥运会的城市都会遇到同样的难题,那就是:为了配合奥运而兴建的文化设施,在奥运过后如何利用,如何更进一步持续发展。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也许是奥运史上最有意味的实验。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文化建设,借助奥运启动,服务于奥运,在奥运之后,自动成为一个城市的重要文化设施,无需专门的努力,就可以成为国家未来的重点工程,“和平、友谊、进步”的奥运精神也因而在不言中传之久远。


  (六)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有助于艺术史的学科建设。从学术的角度来看,艺术史研究和对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展示,都不能没有一个博物馆作为载体。这一点,与会的专家学者将有多方面的论证和措施。我们在这里主要是想强调,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的内在动机是对真理的追求,是为科学地追求真理提供一个路标和平台。在整个科学领域,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是一些新兴科学和热门科学做出的,但是科学真正的昌明还要考察艺术史的成就。艺术史表面上看最没有实际用处,却是关系到一个个人、一个民族的教养和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的发达程度的标尺。因为艺术学史里透露的是人的精神底蕴,是文明的结晶。任何一个文化或文明都会留下物质材料,甚至是伟大的视觉形式的作品。但是,只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和教育发达的国家才会有对世界艺术史的认真研究。艺术史作为一个整体,不应缺少对世界各国艺术的研究和介绍,仅有对一个局部的观察,是不足以建立学科的整体意识和研究方法的。


  同时,作为一个学术研究对象的艺术史,也需要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参与。因为艺术史作为一个整体,也包括对各种艺术理解和判断的对比和分析,也就是说,没有中国学者参与的世界艺术史,也是一个有缺憾的学术,因为这个文化所提供的这个角度是独特的和有意味的。比如中国传统的所谓艺术同西方传统所谓的艺术不是完全相同的一种事物,尤其是现代艺术发生后,用形式分析、图像学、风格史等方法无法分析的艺术现象(如performance),在中国上古艺术传统中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并受到描述和解释。在世界艺术史的讨论中,各个民族、各种文化背景的学者和他们所提供的研究角度都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也要求在中国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


  以上,是关于设立世界艺术博物馆的六个方面的必要性的考虑。


  二、建设世界艺术博物馆的构想


  (一) 在中华世纪坛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的理由。将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这一重大命题今天在这里提出来,同时将实现这一历史愿望的地点如此明确地指向世纪坛艺术馆,与世纪坛特殊的功能定位密切相关。作为中国人民迎接新千年、新世纪的标志性建筑,中华世纪坛记录了整个民族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复杂的情感,同时也被寄予了多重的期望,其中“承载历史、启迪未来”是最为鲜明的主题。所以,在这座有着独特意义的建筑内设立的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在建馆之初就确立了“传承文明、普及艺术、提供文化交流平台”的办馆宗旨,致力于向公众介绍世界范围内的优秀艺术作品。开馆不到3年的时间里,在北京市政府和国家文化管理部门的支持下,通过与全球各种文化艺术机构的合作,陆续推出了数十个高水准的艺术展览,其中“世界文明系列”、“世界艺术大师系列”、“当代艺术系列”、“多媒体数字艺术系列”已经成为北京艺术展览的知名品牌,吸引着日益壮大的观众队伍。而围绕这些展览进行的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艺术教育活动,使我们拥有了更为众多的支持者。


  但几乎在每次展览中我们的工作人员都要面对观众类似的问题:“这些艺术品展览完了去哪儿?会留在北京留在世纪坛么?世纪坛为什么不收藏它们?”渴望之情溢于言表。有些展览结束很久了,还会有外地的观众打电话询问,并为错过了参观机会而遗憾不已。这样的经历促使我们下决心建立中国第一所世界艺术博物馆。同时,世纪坛作为北京新地标的独特性质、世纪坛艺术馆完善的场馆设施,也使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的计划可以比较迅速、经济地实现。


  (二)规划中的世界艺术博物馆的结构设想及相关筹备状况。在中华世纪坛建立的世界艺术博物馆,计划由3个主要的部分构成:以数字化方式全面展示世界各国艺术全貌的多媒体数字艺术馆;以海内外捐赠和博物馆购藏组成的世界艺术史主题陈列;通过博物馆联合体借展各国展品,在学术机构和特邀专家主持下,组织的各种有针对性的特展和专题展。展览展示将与全民美育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使得新建成的博物馆成为世界艺术的展示基地,全民美育的教育基地,学术研究的资料基地。


  1、数字艺术馆。日益发达的数字化技术使“虚拟真实”成为可能,只要采集足够丰富的信息并将其数字化,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采集对象进行还原。观众使用特定设备,可以在虚拟环境下“真实”地感知一件被数字化了的艺术作品,从色彩、质感、技术细节,到手感、重量、气味,都可以还原。甚至它保存的时间会比物理状态的艺术品更为长久。而在保存条件的要求、信息的丰富程度、传播的便捷程度等方面,数字化的艺术品都有着极为明显的优势。这将可能使博物馆的概念发生巨大的改变。


  因为藏品的匮乏是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的首要障碍,所以,我们从开始就把数字艺术馆的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希望以建立数字化的世界艺术资料中心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同时,也希望建成后的数字艺术馆可以作为艺术品实物展览的背景和有效补充。目前,数字艺术馆已完成了硬件建设,正在进行艺术品和艺术展览数字化的实践。同时依托网络资源进行的艺术传播工作也初见成效,与实物展览同步推出的网上展览吸引了大量的网上观众。下一步的重点是全面收集、整理世界艺术数字化资料,并对其按照在中国进行艺术教育和研究的要求编辑整理,通过现场播映、信息查询、电子出版物、宽带网络传播等多种方式为观众和研究者服务。


  2、世界艺术史主题陈列。建立一个通览世界艺术的固定陈列是计划中最吸引人的亮点,但无疑也是最大的难点,仅凭世纪坛艺术馆的力量来购藏所有用于展出的艺术品,无论是从资金上还是从各国保护文化遗产的政策限制上都有相当的难度。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与国际上的博物馆、文化基金会、收藏家的合作,建立一个联合机构,在不变更艺术品所有权的情况下,所有机构内的会员单位为这个固定陈列提供展品,共同促成此项公益事业。并以这个机构为核心,在世界艺术的研究、普及教育、人才培养、展览策划、文化遗产保护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使会员机构从中受益。北京是中国这个人口最为众多的国家的首都,将来必定是世界东方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这里建立一个国际化的非官方文化机构和它的专属基地,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我们希望世界艺术博物馆成为它的载体。


  3、专题展览。专题展览是我们为筹建世界艺术博物馆付出最多努力的一个方面。如前所述,3年来世纪坛艺术馆在艺术展览已经进行了多种尝试,在开馆初期没有藏品、缺乏专业人员和相关资源的情况下,通过每年举办的30多个高品位艺术展览,在公众中树立了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的形象,许多展览在北京的文化建设中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通过这些展览策划运做,我们培养了专业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策展经验,国际合作的前景越来越广阔,展览主题的深化和公共传播途径的拓展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我们主要的努力方向。在世界艺术博物馆成型之后,我们仍将保留优质的专题展览品牌,以此作为对于艺术史某些章节的放大和某些主题的深化探讨。


  另外,我们在其它一些软性条件的准备上也做出了相应的努力。由社会各界精英组成的世纪坛艺术馆专家委员会一直在指导着艺术馆的发展方向和学术态度,为筹备世界艺术博物馆而组织的专业委员会也在形成之中。同时,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长期以来一直与大、中、小学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配合展览进行的艺术普及教育活动已深入到学校和社区,受到广泛的欢迎。许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都将世纪坛作为他们的社会实践基地。每逢重大展览总是有大批的学生申请成为志愿者为展览出力,为其他观众服务。除了中国科技馆,世纪坛所拥有的观众群体在北京所有博物馆中是最年轻的。这是世界艺术博物馆最合适的受众群体。近期成立的世纪坛儿童美术工作室,将为我们提供一个进行美术教育的实践基地。


  我们希望在北京,在中华世纪坛,建立一座全面介绍世界艺术的新型博物馆,以此促进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