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进网

湖北民进网
疫情对文旅产业冲击巨大、客流量锐减、消费能力下跌,防疫措施、消费观念的变化对文旅行业的影响是长远的。这种形式下,我们发现,文化制造业复工复产迅速,在后疫情时代文旅产业重振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发挥文化制造业的基础优势,进一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提升文旅制造业对文化产业和全市经济的贡献度,提出如下建议:
1.坚持“无中生有”,丰富和完善文化制造业业态。一是引进创意设计产业上游和附加值高的文化工艺品下游,并在印刷、文具、工艺等文化用品生产领域,扩大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艺规划仿真和大数据技术应用范围,优化生产流程和生产模式。二是聚焦文化用品、辅助用品等高频消费领域,着眼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开发具有节能、环保、无害化、高可靠性、长寿命、可回收等特性的绿色产品。三是大力拓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如超高清视频设备和终端、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VR/AR)、智能化游艺及娱乐用品等,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渠道,增强定制设计和柔性制造能力。
2.坚持“有中选优”,扶持文化制造业行业发展壮大。一是采取政府扶持补贴的方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文化制造业企业申报生产设备技术改造项目,并在项目建成后给予一定补贴。二是组织开展产品宣传推介,组织文化制造企业参加中博会、广交会等博览会,搭建企业产品展销对接平台。三是市经信局、发改委、文旅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全市文化企业的整体掌握,确保达到标准的文化制造企业及时进规入统。
3.坚持“跨界融合”,激发文化制造业企业内生动力。一是加强对包装装潢、陶瓷工艺、石材加工、丝绸工艺、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传统制造业的改造,通过发掘和提炼企业文化、产品文化,使之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基础元素。二是引导消费升级,拓展产业空间。在产品中加入文化元素或者创意设计,在产品销售的同时,销售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文化,让消费者从购买产品变成“为文化付费”、“为情怀买单”,实现“美学增值”和“品牌塑造”,扩大制造业的文化内涵和边际效应。三是开发工业旅游,让工业企业焕发新的生命力。组织消费者参观工厂,展示规模化生产基地、规范化管理,于消费者而言,既是一种全新的旅游体验,又对准消费产品有了全面的了解。于企业而言,则能较快在目标受众市场打开局面,取得消费者的认同和信赖,扩大产品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