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进网

湖北民进网
民进十堰市郧阳师专支部 钟俊
2014年7月12日,我作为骨干教师被学校选派前往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培训,并于7月24日结业回国。
培训期间,初步了解了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和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概况,参观体验了义安理工学院和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的教学设施,全面学习了义安理工学院的管理结构和行政体系、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学业评估框架和考试处理程序等知识。此外,课余时间还随团参观考察了克拉码头、亚洲文明博物馆、莱佛士登岸遗址、百年吊桥、城市规划展览馆、TIGER BEER啤酒厂、SEA海洋生物馆、南洋理工学院华裔馆、热带植物园、新生水厂等地。虽然培训时间不长,但收获挺大、感触颇深。就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借鉴意义而言,我觉得有这么几点值得国内学习。
第一,严把中小学教师素质关(近年来也重视学前教育师资素质)。新加坡中小学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待遇优厚,相应地进入教师队伍的门槛也很高,且师资一律由国立教育学院培养,国立教育学院附属在南洋理工大学名下,但由教育部直接拨款。所有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且符合教育部对文凭等资格要求的公民,都可以申请进入国立教育学院学习,但只有少数经过筛选(通过率约为25%-30%),才可能获得学习机会,且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拿到国立教育学院的文凭。因此,新加坡中小学教师是公务员中的精英,个个为人师表。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近年来开始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为了确保幼儿教育师资培养的质量,新加坡教育部等机构联合成立了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委员会。该委员会出台的质量标准对各类证书和文凭的课程内容、目标、大纲和年限作出了详细规定。
第二,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教师晋升制度。新加坡政府认为,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不同,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成绩主要体现在教学实践上,而不是体现在学术水平和科研成就上。所以,不鼓励中小学教师脱离教学工作搞学术研究,中小学教师也都不评职称,教师之间只有工作职务之别,而无学术职称之分,教师晋升则主要按教龄和资历及工作才干。同时,教师晋升没有比例和名额限制,完全凭本人的才干和表现决定,这有助于在教师队伍中造成一种和谐、合作的良好气氛,避免不必要的纷争。此外,由于学生家长的评价及投诉是教师晋级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新加坡没有学生给老师请客送礼以求“照顾”的现象(教师收礼超过50新币即人民币250元左右就属于受贿罪),相反老师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并经常去学生家访问。
第三,依法严格管理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众所周知,新加坡政府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纳入法治轨道,对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随地大小便、乱涂乱画、随便攀摘花木、公共场所抽烟、过马路乱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都立法规定了相应的处罚,并严格执行,从而为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此相应,新加坡中小学都制定了严格的校纪校规。无论校内校外,严厉禁止中小学生有下列各项行为:抽烟、随地吐痰、赌博、乱丢垃圾、涂写墙壁、破坏公物、说粗话、喊叫、吵架、说谎、偷窃、浪费水电,等等。为确保校纪校规得到执行,新加坡还在教育惩戒方面出台了完善的立法。如教育部制定的《处理学生纪律问题的指导原则》明确指出:新加坡所有中小学可以处罚学生,并详细规定了对那些违法乱纪、屡教不改、影响恶劣的学生实施“鞭笞”的内容。
第四,以教育“分流”制度实现因材施教。在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之间如何取舍,是世界各国进行教育决策时普遍面临的问题。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好了两者的关系(见下图),它建立在对个人差异的承认与尊重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实际表现和天赋潜能不断分流,实现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兼顾,充分培养人才。通过教育分流,在新加坡形成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的双轨教育体制。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普教体系完成大学学业成为社会高级管理人才,而被分流出来的学生在职教系统接受职业技术训练,大都能够学得一技之长,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型劳动者的需求。相比之下,我国的普通教育体系过于追求整齐划一,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职业教育不发达,每年从普通教育系统毕业出来的数百万人,并未学到一技之长,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总之,借鉴新加坡成功的教育制度,推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应该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