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民进网

湖北民进网

首页 > 省委会要闻

周洪宇:新时代教育研究者的使命与担当

发布时间:2018-12-14来源: 本站 浏览量:1671
【字体大小:

这次长江教育研究院、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研究评价中心与陕西师范大学一起发起组织这个座谈会,主要目的是想在全国教育大会闭幕之后,第一时间以智库专家座谈会的形式来谈谈大家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与认识,对教育界和社会上起一个政策解读与舆论引导的作用,同时也表明教育研究者与智库工作者下一步的打算。由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才发布几天,大家都还在学习过程当中,我们希望第一时间组织大家学习研讨,发出声音,阐释政策,引导舆论,这本身也是教育智库的一个作用。智库的作用,从中央对于它的功能定位来看,主要是五个方面:资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我个人另加了一层意思,即还有育才用才的功能。作为国内的重要教育智库,我们都认为,长江教育研究院、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研究评价中心与陕西师大教育学院,有必要第一时间发出声音、阐释政策、引导舆论。所以,经过短暂几天的紧张筹备,陕西师大教育学院就做好了座谈会的整个准备工作,使得今天的座谈会得以顺利举行,这说明陕西师范大学特别是教育学院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在此我要特别感谢陕西师大党委与行政的高度重视,感谢教育学院陈鹏院长等人的组织协调,特别是要感谢程光旭书记的莅临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9月10日讲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11日作了大篇幅报道,我们第一时间反复阅读和认真思考,但因时间毕竟才几天,还来不及完全消化吸收,这里谈三点初步体会,供大家参考。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对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最新论述,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指南,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这样说?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深入教育一线基层调研,亲自指导教育改革实践,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对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论述,这一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从所讲的内容来看,可以说是一次最新、最为全面也是最为深刻的论述,是借9月10日庆祝教师节这么一个重要时机和场合,将他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对于教育工作的整体思考,首次最为全面系统地表述出来。这次全国教育大会筹备的时间非常长,原来计划是去年要开的,后因故延期到现在。换句话说,习近平总书记对这次重要讲话的思考也已经酝酿相当长一段时间了,所以思考得更为全面、更为系统、更为深刻、更为成熟,如果在去年上半年开,或者在去年10月十九大之前开,甚至在去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开,可能有些内容不会像这次这样讲得如此全面系统深刻,同时又这么密切回应民众关怀,这么接地气、暖人心。大家可能注意到,在去年十九大之后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第一次将诸多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纳入议程,并给与积极回应,而且明确表示政府有关部门要对老百姓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加以认真研究与解决。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就是这一系列思考的结晶与集大成,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最新论述,也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最温暖的论述,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指南。而且,也从教育这个方面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从某种意义上说,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标志着“习近平教育思想”的正式形成,这是马克思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在马克思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众所周知,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体系,是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的思想要素、概念范畴与理论主张的,它要对教育基本的、根本的与核心的问题做出系统论述。如果说,在十九大之前特别是这次重要讲话之前,“习近平教育思想”还未正式形成,那么从这次重要讲话内容的高度、广度、厚度、深度、力度来看,我觉得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所以,我认为,这次重要讲话标志着“习近平教育思想”的正式形成。


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涉及到教育一系列的基本的、根本的与核心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回答。我把这次习近平重要讲话逐段细读,反复体会,最后概括出它在16个方面都对教育工作做出了新论述,当然这里所说的16个方面不一定全面准确,还可以讨论。比如说,第一次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重大命题,也就是这一次《人民日报》等大会报道的主标题之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大家知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在法治方面有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之一就是明确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但是在其他方面这样讲还不多见,我注意到这次大会报道的主标题和讲话中的内容,都讲到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中国教育发展道路的总体概括,也是对道路自信的一种强调。过去有人经常讲“中国模式”,后来大家觉得“中国模式”的提法不准确,因为模式往往意味着固定了、固化了,好像已经成熟了,不再发展了,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所以学术界的共识是不讲或少讲“中国模式”。但讲什么呢?大家感到讲“中国道路”比较好,“中国道路”还在走,还在前进与发展,但迄今为止没有人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概念,这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里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我感到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而且是一个管总的、统领性的问题,把整个中国的教育发展道路,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与十八大以来做了一个全新的概括,因此这是具有重大理论创新价值的命题。我相信,对于这个命题下一步教育界与学术界将会做很多的研究,发表很多的成果。


顺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逻辑顺序,大家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教育的五个工作目标,即“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这五个目标都与人有关,但有从集体、从国家与民族需要谈人心、人力、人才和人民,也有从个体发展谈人格完善,这就比过去更全面更完善了。


在教育方针上,这次首次明确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教育方针在民国时期叫教育宗旨,开始时教育宗旨是德育、智育、体育三育,后来蔡元培倡导“以美育代宗教”,把美育纳入进去了,再后来国民党政权又加了个“群育”,成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群育”。新中国建立之后,不叫教育宗旨改叫教育方针,开始也只讲“德育、智育、体育”,后来讲过美育和劳动教育,但是并没有把美育和劳动教育正式放到教育方针里面去。“文革”前,毛泽东在不同场合讲过要重视劳动教育,要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但是那时候讲劳动教育的理论依据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里讨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角度来讲劳动技术教育的,更多的是对未来社会新人的期待,在实际工作中教育方针并没有将之纳入进去。改革开放以后,在教育方针先加入了美育,这一次又加入了劳育,这就对教育方针作了新的重大发展,体现了教育方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


对于教育的作用与地位,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是第一次将教育提升到“党之大计”的高度来讲,强调新时代必须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这也是一个新的重要论断,值得高度重视。在谈到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时,还首次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于提高人民综合素质,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认识与理解,很有高度,很有深度。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改革发展中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作了新的概括与总结,首次提出了教育工作的“九个坚持论”,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他强调,“这是我们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在如何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三更论”、“重要先手棋论”和“三相论”,他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这体现了他的战略思维和教育战略论。


习近平总书记还对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方向目标以及如何培养学生都作出了明确论述。他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他就此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六个下功夫论",即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毫无疑问,这些重要论述的政治指向是非常清晰的,要求也是非常明确具体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关于教师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这次重要讲话也作了全新表述,例如,用`“三个传播,三个塑造”来讲教师的责任,即“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而且,不仅讲“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还指出教师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人类灵魂工程师”过去讲得多,“人类文明传承者”最近几年开始提,这次明确一起提出来。关于教师地位,这次明确提出提高教师的“三大地位”,即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可见其重视程度。对于`教师队伍建设,讲话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并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他指出,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随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他从正反两个方面谈教师问题,这也是第一次,意蕴丰富,值得关注。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扩大教育开放,习近平讲得很深刻,很到位。他指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这为下一步如何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扩大教育开放,指明了方向。


在最后谈到有关教育保障问题时,他一方面明确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另一方面,他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这就提出了“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论”与“全社会共担责任论”。


总的来看,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论述教育工作的高度、广度、深度、厚度、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习近平教育思想“已经正式形成,后面就是如何进一步深化、发展与完善了。 至于如何正式表述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教育界、学术界、智库界只是提供参考意见,最后还是要由中央有关部门来作定夺。我深信,不用过多久,这个问题就会有明确结论的。


第三,学习、研究、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界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把学习、宣传、研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作为教育工作的统领,对于教育研究者和智库工作者来说,我觉得这么几项工作需要尽快展开。


首先,要认真学习、领会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最新论述。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组织一批研究文章,从理论上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精准解读,在重要学术刊物和媒体上发表出来。这是教育研究者和智库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其次,要通过这种理论与政策解读,对全社会,尤其是对广大的一线基层教育工作者进行引导,让他们体会和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要性,感受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并且体现与落实在实际工作当中。


再次,要加强理论创新。学习阐释固然重要,但是作为教育研究者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阐释层面,还必须对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一些重大命题,根据中国当今的教育实践,根据中国眼下的现实国情,根据中国未来教育发展,进行理论创新。教育研究者不是现行观点与政策的简单阐释者,其更大的责任与作用,应该体现在理论创新上。要从中国的教育实践当中,结合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一系列带有原创性的教育命题,提出中国教育研究者自己的学术关键词,形成自己的学术话语。我觉得这是更重要的工作。


又次,要发挥教育研究者、智库工作者的作用,提供政策方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涉及到教育工作的许多方面,但是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这些具体教育工作之间有一个政策的转换过程,而这个政策的转换过程是需要专业工作者来参与完成的,要通过政策把它转化过来。因此,作为教育研究者和智库工作者,应该积极撰写政策咨询报告,为国家有关教育重大决策,提供这种决策咨询服务。


此外,要积极参与指导教育改革实践。专业的教育研究者负有参与指导教育实践的责任。教育研究要力求“顶天立地”,即一方面为国家教育决策服务,另一方面为中小学教师教学改革实践提供指导。一线基层需要专业工作者,那里有广阔的的用武之地。要努力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一线基层的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转化为一线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改革动力。


最后,作为教育研究者和智库工作者,还应该在公共外交上积极发挥作用。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带有强烈的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学术话语的重要讲话。它本身就是一份很好的文本。中国今天走到这样一个时代,国际上普遍关注中国发生的事务,专业工作者应该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用自己的话语、自己的方式表述出来,介绍到国外去,进而影响其他的国家的教育。这也是新时代教育研究者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