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发布时间:2004-02-23 来源:hyzx
四川攀煤一中校长
就学校教育系统而言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学校系统内外具有教育、教学、科研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教职工,是现代学校管理最根本、最核心的资源。传统的学校管理中不是将人力作为资源,而是作为可借用的力量,以刚性的制度管住教职工,以职称、工资、津贴来激励士气与积极性。这就否定了教职工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为此,有效开发学校的这一活资源,实现学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转变,是一个重点问题。
一、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目标
(一)提升学校人力资源的贡献率
学校管理一个永恒的目标追求,就是用最少的资源或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率产出。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同样有一个如何提高投入产出比率以及如何提升贡献率的问题。这一目标指向,一是降低人力资源的投入成本,增加人力资源投入的收益,实现学校管理效益最大化;二是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促进人力资源价值实现,最终实现学校的组织目标。
在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上,变人员的单位所有为社会所有,打破地域和身份界限,按照学校的编制、岗位和工作需要,通过考试、竞争、资格确认、聘用等方法,自主获取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根据劳动量的投入,岗位的重要程度,贡献和业绩的大小等因素来确定每个人的收入水平,由按劳分配转变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结合的多样化分配,教师职称评聘随着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深度发展,实行职称评定的社会,做到评聘分开,加大竞争力度,保持人员的持久发展动力;通过持续地进行学习,进行人才的深度开发,保持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为适应学习化的人才开发趋势,致力于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培训教育,在内容、模式、途径、方法等方面要不断地创新,实现由过去的学科中心向人的发展中心和问题研究中心的培训教育转变。
(二)提高教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又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为己任的教职工的素质,特别是校长和教师的素质,把校长和管理干部队伍的开发管理摆到突出位置。
(三)提高人力资源的参与程度和水平
现代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不断增强人力资源的参与意识,提高其参与的程度和参与的水平。做到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增强其参与意识;提供参与的条件和机会;提高参与的能力和水平,以满足其自身价值的实现,焕发其主体精神,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又一重要目标。
(四)有效地实施学校素质教育
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以学校培养学生的数量、质量和整体素质为检验的尺度和标准。检验学校培养学生的素质质量,有个体标准和群体标准,有道德标准、知识标准、能力标准和身心标准等,归纳为五个基本方面:一是全体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二是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三是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四是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五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要达到此目标,就要实施以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为核心的全面质量管理。
(五)推进学校组织的改革创新
当前学校正面对一个急剧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一方面要求学校进行适应性改革和创新,以增强学校组织自身的应变力;另一方面,要求改变学校组织内部成员的态度、作风和行为,使之适应学校组织发展的需要。学校组织自身的改革和创新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而改革创新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改革约束力的减少和抗拒力的化解。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正是承担这一角色,发挥着推动学校组织变革的重要作用。
二、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内容
(一)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战略规划
学校人力资源是以育人为根本任务。因此,必须从战略的思考和发展的视角做出科学合理的目标定位,设计出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规划,拟定实施计划。一是学校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二是学校人力资源的需求分析,一般包括教职工的录用聘任,人力资源的培训教育、管理改革,经费保障,评估等。
(二)学校教职工的聘用
学校教职工的聘用是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中心内容,是学校在竞争中拥有人才优势,保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聘用高素质的,有潜能的人才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和学校人力资源培训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次修炼》中指出:一个组织的持久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而要做到这些,就要建立“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未来组织的形态,它对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意义在于让人活出生命的意义。
学校人力资源的培训是以学习型组织为依托的人力资源主体开发活动,是终身教育理念的一种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80年代前期主要是为解决“文革”期间所造成的教师学历不达标问题。着力开发学历补偿式的培训教育;到“八五”期间开始以更新教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和以校长获取任职资格的岗位知识培训;“九五”期间在全国开展了以校长和教师全员培训为目标,以骨干校长和教师培训为重点,以名校长和名教师培训为龙头的新一轮提高培训,其特点是主体化、法制化、内容的丰富化、模式的多样化。
(四)学校人力资源的激励
学校工作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促进教职工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这种激励的作用表现在: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使不同层次人力资源的需要得到满足;提高人力资源的集聚力;降低人力成本。培养人的成本最高,引进人的成功次之,而用好的成本最低。
三、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机制
(一)政策导向机制
政策具有引导、调控和促进的功能,在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具有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政策的导向机制,包括:1、人力资源培训政策。根据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目标任务,制定稳定的学校人力资源培训的政策。2、人力资源引进和聘用政策。3、人力资源的工资和奖励政策。要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按多种要素分配的工资和奖励政策,发挥经济手段和精神手段两个方面的激励作用。4、人力资源的职务职称政策。
(二)运行机制
1、建立开放而自行流动的人才市场,是确保人力资源有效、有序流动和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力资源运行机制的前提条件。2、实行地位平等,双向选择的合同聘用。这是由“权力中心”向“责任中心”转变的必然要求。3、维护学校人力资源的合法权益。这是一种满足学校人力资源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保护机制。校长运用法律武器,按照法律程序维护其合法权益。4、推进学校人力资源的培训学习。
(三)调控评估机制
增加学校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能力。
现代学校管理十一大基本要素中的理念、战略、人力资本、知识、信息、技能是无形资产。当前,许多学校仍缺乏无形资产意识和对无形资产开发的紧迫感,依然停留在管理好人、财、物、事的传统理念上,以致学校无形资产“流失”,失去了腾飞的良机。为此,现代学校管理者要学习和掌握有关现代学校无形资产的基本知识,充发认识其开发与管理的科学价值,努力探索与实践,真正走上争当名校长和争创名学校的正确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