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加入收藏 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案提案

关于加强全国文庙(孔庙)保护和重建,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作用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5-03-05  

 


周洪宇2015年人大议案建议


  关于加强全国文庙(孔庙)保护和重建,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作用的建议


案由:


  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又被称作孔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常见。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统治安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历代王朝统治者对孔子尊崇备至,始终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对待。文庙初兴于春秋战国,汉唐以后,建庙渐盛,及至明、清,每州、府、县治所所在都有文庙或孔庙。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我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佼佼者,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历史上的孔庙有两千多所,其性质或类别大致可分三种类型,一是孔氏家庙,二是国庙,三是学庙。历史上中国有两座孔氏家庙。最早的孔氏家庙,即今曲阜孔庙。孔子卒于公元前479年,次年其弟子将之居住的三间小屋改造成庙堂,由孔氏族人供奉,其间经历了283年的家庙历史。公元前195年汉高祖亲临曲阜孔庙祭孔后,家庙开始向国庙过渡。第二座孔氏家庙就是宋室南渡后,在浙江衢州建立的孔氏南宗家庙。孔氏家庙分南宗和北宗,南庙和北庙。南宗南庙指孔子后第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迁至浙江衢州而建立的衙州家庙。北宗指留在曲阜的孔氏族人孔瑶袭封衍圣公,称北宗。作为国庙性质的孔庙,全国只有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它们与“学校”没有关系,是专为封建帝王、地方官员祭祀孔子的专用庙宇。曲阜孔庙是中国面积最大、等级最高的孔庙,北京孔庙是专为清代帝王祭孔的专用庙宇。国庙重在“国”字上,曲阜孔庙由中央政府委派孔氏衍圣公(朝廷命官)来管理,并由国家出资维修的专为祭祀孔子的国家级礼制性庙宇。北京孔庙也由朝廷命官来管理,祭祀人员往往是皇帝本人或政府主要官员。学庙或称庙学,就是以办学为宗旨、将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与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庙”宇相结合的国家行政教育场所和祭孔场所,实行“庙学合一制”。由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学庙重在“学”字。除作为国庙的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现曲阜孔府内家庙、衢州家庙这四座孔庙外,其他孔庙都属学庙性质。包括历朝历代的京师太学或国子监。作为学庙的孔庙,它是古代儒学教育的殿堂。儒学是古代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支柱。历史上各级文庙学宫、渐被官学化的书院与朝廷的治国理论、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共同构成儒学的几大支柱,体现了“政学教合一”的特色。各类文庙(孔庙)、官学、书院、私塾乃至宗祠以及作为科举考场的贡院等,都是古代统治者教化民众、将官方意识形态贯彻到社会各个层面的载体和平台,也是值得后人重视的宝贵的历史文物。


  文庙作为承载儒家思想文化的载体,不仅作为祭祀孔子的圣地,更是传播儒家思想文化的基地,其历史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的保护力度也在逐日增强。目前,全国遗存的文庙约有509所,这些文庙大多分别被列为全国、省、市、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且保存完整或比较完整的文庙大部分被改做了博物馆等。有的遗迹已不存的,也在热心人士的呼吁下由地方政府开始重建。但从总体上看,文庙的保护和重建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是一项亟待加强的工作。而且,尽管我国文庙保护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现存文庙普遍处在“有硬件无软件”状态,多被作为文化遗址和旅游景观,其当代价值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为充分发挥文庙公共文化服务作用,延续和拓展文庙的传统功能,提升文庙自身价值,建议大力加强全国文庙(孔庙)保护和重建工作,充分挖掘与活化这份重要的教育文化遗产资源,恢复“庙学合一”传统,将文庙同时建成展示、宣传、教学、研究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型书院,拓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渠道和形式,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这对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全国文庙(孔庙)现存遗迹分布情况(2014年)



案据:


  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系列讲话精神的有效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深入阐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他明确指示,一要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二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文庙在利用过程中,也应以文庙传统功能的延续和拓展为主线。文庙在传统上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祭祀孔子及先圣先贤,二是作为官学进行学校教育。这两大主要功能贯穿了中国文庙的整个发展史,成为中国文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的重要体现,也是形成文庙文化遗产价值的影响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充分挖掘文庙教育文化遗产资源,在各地文庙遍设新型书院,恢复“庙学合一”传统后的新文庙,正是让文庙这一珍贵文化遗产活起来,让儒家思想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举措。


  二、是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要之举


  文庙自身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无论在政治改革、廉政教育,还是在建立社会规范、推进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使它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担当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阵地。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潮流,许多文庙积极行动,以文庙为依托场所,举办了各种“国学讲堂”,“国学班”、“读经班”等等,如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开国学班,郑州文庙、乌鲁木齐文庙开国学讲堂,济南府学文庙、上海文庙、长春文庙开文庙讲堂,山西太原文庙开国学大讲堂,都是各地文庙一些较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举措。可见,在文庙设立新型书院也是大势所趋。


  建立新型书院有利于整合全国各地文庙资源,避免文庙的文化遗产价值的庸俗化利用,确保传统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从某种程度上讲,“国学热”反映了学校传统教育的缺失,其原因在于从体制上排斥了传统的书院制度、缺乏良好的教学教材和适当的礼仪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以新文庙(附设新型书院的文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阵地及教育渠道,通过积极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弥补整个当代社会在传统文化上的知识性匮乏,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从而应对社会上普遍的信仰危机问题。


  三、是解决各地文庙发展不平衡格局的迫切需要


  我国现存文庙中绝大多数已经被政府部门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但各地文庙在历史年代、建筑规模等级、人文内涵及保存状况上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我国现存文庙中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保护良好、文物丰富,社会知名度高,影响力和吸引力大的文庙。这一类文庙在全国仅属少数,如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南京夫子庙、德阳孔庙等;而相当大比例的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及部分建筑尚存,但保存状况不佳,或被学校或其他部门占用。另外,各地许多文庙(包括新建文庙)与本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商业文化街区相比,也往往不具有明显的优势,许多文庙所具有的固定的建筑形制和陈设存在资源同质的缺陷。这使得文庙作为旅游资源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在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时,依靠门票收入其效益往往是杯水车薪的。如果文庙有没有更好更有效的利用方式吸引公众,则文庙很容易陷入生存和发展困境,使得文庙常常缺乏维护和修缮资金,造成日常运转上的困难,不得不面临门庭冷落的尴尬局面。


  文庙作为一种具有珍贵文化遗产价值、能对社会产生有益影响的历史遗存,是一种公共服务资源,其公共属性应该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重视。时至今日,文庙的祭祀和教育两大传统功能在民众心中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影响,并使得文庙被有意识的加以利用,这是文庙自身的无形文化遗产价值的一种体现。祭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民众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并一直延续到今天。中国人对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念,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是敦亲睦族、行孝报德的具体表现,并不是一味追求迷信的做法。正如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曾说,“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在文庙恢复传统的祭祀功能,在文庙开设书院,可以用礼化、教化同时并举的方法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条更广阔便捷的渠道,易于普及、推广,使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普及化,让任何公众都可以分享传统文化的精粹,从而提高公众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无疑,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新文庙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坚持不懈地通过新型书院传播文化,并能使其形成依附于文庙这个传统文化场所的常规性的文化活动,在有效地传播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新文庙的社会认知度和公众好感度,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


建议:


  一、在我国“十三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中,加强文庙(孔庙)的总体规划引导,推动各地文庙软硬件协调发展。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纳专家学者的理念和建议,制定保护和利用的相关规划,指导规范文庙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同时,注重延伸和拓展公共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对公众的免费开放。文庙作为文化遗产,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具有公益性的社会资源。免费对公众开放的措施,是使文庙的公益性质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政府需增加专项投入,将其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积极吸引并鼓励社会力量、民间资金对文庙保护进行赞助。做好文庙保护和修复工作,对尚在占用文庙建筑的单位,应将其迁出。已经没有文庙遗存或者毁损严重的地方,应积极搜集该文庙的相关历史资料,对其进行重建。争取通过“十三五”期间的努力,在凡历史上有文庙(孔庙)的地方,都予以重建和恢复,并充分发掘其文化遗产价值。


  二、中央和地方文物主管部门需加强对文庙保护、设计、指导。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文庙开展相关研究,提升管理利用水平,重点做好文庙文化遗产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着力打造新文庙。新文庙定位为各地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展示、体验、传播中心,青少年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将具备纪念、教化、展览、旅游功能,成为崇文重教的标志性建筑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三、在新文庙恢复传统的祭祀功能,恢复春秋两次释奠礼,即春秋两祭。在保证了文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同时,又满足了社会文化需要。在传统祭祀功能的延续和拓展方面,剔除传统祭祀礼仪中的糟粕,保留其精华,使文庙的祭祀活动更加适应时代要求;在传统学校教育功能的延续和拓展方面,文庙可以通过开展多种方式,使新型书院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对公众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场所。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接受度高、参与性强、覆盖性广、影响力大的文化项目,诸如“开笔礼”及“成人礼”等。


  四、教育行政部门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协作,实现庙学资源与教育部门共享。各地文庙应将引导公众热爱和弘扬传统文化作为首要职责,积极开设新型书院。为与文庙之“文”相衔接相符合,更易辨识和开展活动,每所书院不妨统一冠名为“文华书院”(此处的“文华”取其“文化昌盛”、“文章华国”之意),设计统一标示符号(Logo)。这样,凡有文庙处,就有新书院也就是“文华书院”,以示有助当地文化昌盛。各地新文庙、新书院同步建成。但此种新书院与古代官学不同,新庙学可以是公立的,也可是私立的,或者公私合办的,属于名师讲学的地方。文庙要丰富展览模式,书院要定期公开讲学,吸引学生和民众积极主动地接受传统教育。政府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参与文庙与书院的建设。注重引进和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数字书院、掌上书院,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


建议人: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会长,全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