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加入收藏 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案提案

关于加强湖北国家级大遗址保护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7-03-01  


洪宇2017年全国人大议案建议

  关于加强湖北国家级大遗址保护及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建议

  一、案由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规划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中央战略决策部署。

  大遗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极其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对于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有着独特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大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建设成为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各行认可、公众乐见、国际通晓的遗产地保护利用形式。

  位居长江之腰的湖北,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楚文化的发祥地,厚重的历史积淀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长江文化带中地位突出。

  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大遗址保护工作,从“十一五”开始,每个五年都会发布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建立大遗址保护项目库。湖北省政府高度重视大遗址保护,并与国家文物局签订《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共建协议书》。2011年11月,国家文物局和湖北省政府在荆州共同主办“大遗址保护现场会暨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并通过了《大遗址保护荆州宣言》,掀起了全国大遗址保护的高潮,揭开了大遗址保护实施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新篇章,大遗址保护事业发展史上也打下了“湖北烙印”。

  根据国家文物局2016年发布的《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湖北共有楚纪南故城、龙湾遗址、盘龙城遗址、屈家岭遗址、石家河遗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走马岭遗址、容美土司遗址、擂鼓墩古墓群9处大遗址纳入保护项目库,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是大遗址保护全国六大片区之一,也是南方唯一一个部省共建的重点大遗址片区。

  一方面,湖北省9处国家级大遗址,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内涵丰富,价值巨大,是荆楚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重要标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屈家岭、石家河、走马岭遗址实证了长江中游史前文明的高峰,对推动国家文明的形成影响深远;盘龙城遗址见证了商朝南土中心城邑的辉煌;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代表了中国矿冶工业遗产的高度;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的楚纪南故城、龙湾遗址展现了东周楚国的霸业;擂鼓墩古墓群出土的编钟代表着中国古代音乐的高峰;容美土司遗址体现着古代中华帝国的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另一方面,湖北大遗址所处地理环境多样,为探索中国特色大遗址保护尤其是南方地区大遗址保护的模式方式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样本。有位于建成区的,如盘龙城遗址;有位于城郊的,如擂鼓墩古墓群;有位于平原农村的,如屈家岭遗址、石家河遗址;有位于偏远山区的,如容美土司遗址。

  二、案据

  (一)加强大遗址保护及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落实中央有关要求的具体举措。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多次就文物保护做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出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强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

  加强大遗址保护,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做好遗址展示利用,使之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接受历史知识教育的公共文化阵地,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二)加强大遗址保护及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湖北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这文化为魂的腾飞时代,湖北置身长江经济带生态发展的大棋局中,对接“一带一路”,倾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总目标,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小康”,必然要高擎文化大旗,构建前所未有的大文化战略格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实施荆楚文化传承研究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传承发展湖北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抓手,也是湖北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加强大遗址保护及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回应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文物保护区的人民群众为了文物保护,一定程度上牺牲了部分发展、建设权益。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改变守着“金色名片”而生活窘迫的现实的愿望日益迫切。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平衡保护和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全国已建成开放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经验表明,通过揭示、阐释大遗址文化内涵,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通过生态环境整治,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有助于为区域经济发展构建优越的文化软环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教育、休憩功能,使其成为开展文化展示、爱国主义教育等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有助于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因此,加强大遗址保护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回应人民群众“遗址本体保护好、周边环境整治好、人民生活改善好、经济社会发展好”愿景的迫切需要。

  (四)湖北大遗址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条件基本具备。

  为做好大遗址保护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已做了很多工作。

  一是规划引领。9处大遗址全部完成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有6处文物保护规划已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有6处完成了遗址公园建设规划。

  二是考古先行。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8处大遗址开展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同时,我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站建设。石家河文化考古研究中心、纪南城考古工作站已投入使用,龙湾、屈家岭考古工作站基本建成,铜绿山、容美土司考古工作站已动工建设。力争实现每处大遗址皆设立考古工作站。

  三是成立专门保护管理机构。湖北省9处大遗址皆实现了由文物部门有效管理,其中盘龙城遗址、铜绿山遗址、擂鼓墩古墓群、屈家岭遗址、龙湾遗址5处成立了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其余3处由地方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是博物馆管理。5个专门保护管理机构中,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正处级事业单位1个,另有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管理委员会、屈家岭遗址文物管理处高配副处的正科级事业单位2个,正科级事业单位2个。

  四是逐步解决土地权属等问题。通过划拨、买卖、租赁、征用等措施,湖北逐步解决涉及大遗址保护范围的土地权属问题,实现了文物部门对文物保护用地的有效管理。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面积达1.39平方公里,全部归文物部门管理。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总面积达1386亩,其中退池还湖属政府土地为1024亩,租赁农民土地288亩,文物征用建设用地74亩,租赁和征用的362亩土地归文物部门管理。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面积8333.9亩,其中国有土地3493.7亩,集体土地4830.2亩。屈家岭遗址核心区720亩和博物馆区210亩土地,通过征收归文物部门管理。

  五是实施文物本体保护展示、环境整治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9处大遗址中,有盘龙城、龙湾、铜绿山3处实施了较大规模的本体保护展示工程。

  六是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大遗址的保护力度,建设遗址博物馆,进行环境整治、道路交通等配套建设。9处大遗址中,已建成或正动工兴建的遗址博物馆有4个,其中龙湾遗址博物馆基本建成,屈家岭遗址博物馆已封顶,盘龙城遗址博物馆主体工程即将完工,铜绿山遗址博物馆已动工兴建;有6处实施了环境整治、道路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

  目前,楚纪南故城、盘龙城、龙湾、铜绿山4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国家文物局立项,其中盘龙城、龙湾、铜绿山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初具规模,力争2017年实现对外开放。另外屈家岭、石家河、擂鼓墩、容美土司、走马岭5处已具备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的条件。

  三、建议

  大遗址保护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投入大,需要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协同推进。为此,建议:

  (一) 请国家文化部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纳入国家公园体系。目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由国家文物局评定及公布,但暂未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建议由国务院或由国务院授权国家文物局公布,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国家文化公园的一个类型,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并制定相关政策。

  (二)请国家文物局给予湖北大遗址保护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重点支持。一是请国家文物局将盘龙城、龙湾、铜绿山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将石家河、擂鼓墩、屈家岭、走马岭、容美土司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二是请国家文物局在大遗址文物本体保护展示、环境整治、考古发掘与研究等方面,优先给予项目和经费支持。

  (三)请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农业部、水利部、交通部、林业部、民政部等部门重点支持湖北大遗址保护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在遗址博物馆与保护性设施建设、征地拆迁、居民安置、土地使用、道路交通、环境整治、坟茔迁葬等相关项目的审批、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建议人:周洪宇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